游岳麓山有感

游岳麓山有感

ID:39543893

大小:20.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5

游岳麓山有感_第1页
游岳麓山有感_第2页
游岳麓山有感_第3页
游岳麓山有感_第4页
游岳麓山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岳麓山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游岳麓山有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执笔人:尚岭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小组的成员做好了登岳麓山前的准备。刚8点,我们就已经到了岳麓山脚下。这时我们想起了书上关于岳麓山的介绍:岳麓山---东临湘江,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我们为我们住在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感到无比骄傲。到了山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岳麓书院。虽然以前来过岳麓书院,但每次都是匆匆走过。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智睿等二僧办学。书院改为学堂以后,便有大批

2、爱国志土如唐才、黄兴、陈天华等人,以及先烈邓中夏、蔡和森等都求学于此。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曾寄居于此,以后又数次寓居,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这座学府是一种由高贵语言和闪光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从书院后门出来后,就到了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美誉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倡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来此学习、

3、登山、露宿和探求革命真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讲到这里我们都对蔡和森很陌生,于是我们查了些资料。蔡和森,湖南双峰人,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很快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他先后致信毛泽东等,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

4、国革命,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同时,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论、方针及组织原则也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为党的创建和早期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6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参与起草二大宣言,为制定党的民主革

5、命纲领作出了贡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组织发表并亲自撰写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纲领、主张等,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维护、推动国共合作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这期间,他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观点。曾庆红曾经说过: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短暂

6、而光辉的一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革命业绩、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像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历史上,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坎里。蔡和森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用他的行动帮助中国走向复兴的道路,他用他的知识帮助中国走向富强。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到了山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岳麓山下的美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好。上山后我们从宏观上重新看了一看这个充满魔力的岳麓山。岳麓山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更是长沙的“八宝山”。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

7、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可称是“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长眠于此。我先后走过了陈天华墓,蔡锷墓,黄兴墓等,下山时到了蔡锷墓庐。看着陈列室里蔡锷的生平,我不禁想起了这些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蔡锷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云南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他从北京潜回云

8、南,通电宣布云南独立,讨伐袁世凯。并组织护国军,打响了讨袁第一枪,历史上称为“二次革命”。蔡锷是“二次革命”的急先锋和首倡者。可惜的是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病逝时年仅34岁。在慨叹的同时,更多的是激起了我对这些革命英雄的崇敬。在那个水深火热的的时代,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正是这些抛头颅,撒热血,不怕牺牲的仁人志士撑起中华民族的大旗。谭嗣同在戊戌维新失败后,他本来可以逃往日本,“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黄兴为革命出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