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ID:39560261

大小:1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_第1页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_第2页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_第3页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               继电器动作接线演示图                                                                              继电器动作演示图                        实际的继电器图片2组常开常闭触点                             实际的继电器图片 1组常开常闭触点  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三用电表测量。接触电阻是指继电器

3、中接点接触后的电阻值,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对于许多继电器来说,接触电阻无穷大或者不稳定是最大的问题。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

4、电器的触点。继电器测试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或K」。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动合型(H型、常开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动断型(D型,常闭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

5、个触点就断开。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继电器种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