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

ID:39567410

大小:285.82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06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_第1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_第2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_第3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_第4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技术指南2009年8月目录一、重点县建设目标二、建设标准三、建设方案四、几个技术指标测定方法一、重点县建设目标《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提出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分阶段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使每一个重点县经过若干年建设,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1)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

2、0-15%,或达到60%以上。“比重提高10-15%”不是指提高10-15个百分点,而是相对现状比重提高10-15%(如果现状所占比重为44%,要求提高到48-51%,即4个百分点以上);由于水资源条件限制新增灌溉面积的地区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尚有较大潜力,有的地区不仅不可能增加灌溉面积反而应适当调减灌溉面积,目标可能难以实现。建议还是按照“恢复灌溉面积”理解,即恢复和少量新增灌溉面积之和不低于依据该项目标计算的新增灌溉面积,这样理解比较符合大多数重点县的实际情况。一、重点县建设目标(2)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15%,或

3、达到50%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5%,或达到23%。“比重提高15%”不是指15个百分点,而是15%(如果现状比重为40%,要求提高到46%,即6个百分点);另外全国目前约有1/3的省市自治区节水灌溉面比重超过50%,有条件的重点县应以此作为建设目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重高的省超过70%,低的省不足1%,相差很大。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需求不大的地区,可套用“提高5%”的要求。一、重点县建设目标(3)纯井灌区的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

4、程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该项指标限定于重点县中的“纯井灌区”和“高效农业区”,不是指全县;“高效农业区”并无严格定义,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需要就提,不需要则不必提;建议注意该目标的技术导向作用。一、重点县建设目标(4)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缺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65,丰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55。该项指标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小型灌区为0.7),但为便于实施和考核均折算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范围内;由于资金、时间限制县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可能全部改

5、造,以及南北方对节水要求的客观差异,相应调低了指标。一、重点县建设目标(5)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和灌区高岗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农民口粮问题。该项指标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非粮食总产量,可主要体现在粮食单产水平上。(6)着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该项指标针对小型农田水利,改革方向比较明确,做法不强求一律,注意政策界限。一、重点县建设目标目录一、重点县建设目标二、建设标准三、建设方案四、几个技术指标测定方法(一)总

6、体要求(二)几个参考指标(三)项目区建设标准(四)工程改造主要措施二、建设标准(一)总体要求根据“重点县建设意见”,建议考虑以下总体要求(1)着力提高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应主要针对现有灌溉面积,优先改造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灌排效益发挥的“卡脖子”工程、关键工程,保证全县小型农田水利正常运行,正常发挥效益。(2)提高实际灌溉保证程度,努力恢复原有灌溉面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通过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提高实际灌溉保证程度,恢复原有灌溉面积。(3)合理选择工程(设备)类型。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特

7、点、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等,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条件和实际需要的灌排技术和设备。二、建设标准(一)总体要求(4)建设配套完整的田间工程。具备条件的县,应按渠、沟、田、林、路综合配套,旱、涝、盐碱、渍害综合治理的标准,建设配套完整、比较标准的田间工程。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县,应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按照上述配套要求进行建设,发挥示范作用。(5)工程设计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改造工程和新建工程的设计均应符合《灌溉排水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6)便于农民自行管理维护。各种灌排工程形式应尽可能集中连片布置

8、,避免因工程插花布置增加管理维护难度;工程设计、设备选型以及施工等均应充分考虑便于日后农民自行管理,且易于维修。二、建设标准(一)总体要求(7)注重经济效益,让农民能得到实惠。必须注重工程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农民能够得到的实际效益,达到增收、减赋的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