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ID:39579084

大小:180.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邵大理聆听了一个学期的人文精神和管理的课程,学习和了解了很多有关人文类学科的知识。这其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论题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我的长久思考。以下是我结合所学习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问题的思考所写下的几点感悟。主要涉及到儒家学说中的“儒”、“仁”、“信”、“中”、“和”、“道”这几个基本思想。1关于“儒”的思想《说文解字》中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

2、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首办私学,除了传授弟子五经、六艺之外,同时也传授弟子们丧葬礼仪。后世多有记载,孔子一生非常推崇周礼,也熟悉当时的丧葬礼仪习惯,曾经亲自带领众弟子们为死者操办丧葬礼仪。后人甚至推测孔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此为生,苦苦支撑着他对恢复周礼,教化众生的理想。久而久之,后世就把

3、孔子及其众多弟子、再传弟子所传播的学说称为“儒家”学说,孔子则成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儒”字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弟子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以看出,“儒”这个名称的起源早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且“儒”的名称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而自孔子给“儒”分成了“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后,后世将更多的“君子”的内涵赋予了“儒”,而使“儒”具有了更多的褒义色彩。我想说一下我对“儒”的理解。“儒”字拆开后是“人”和“需”,儒家学说的中心是人,本质是关于人的学说,讲述的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学说,按现代的说法就是“以人为本”。在管理学中

4、,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共五个层次,由下向上呈金字塔型分布。孔子特别注重人的需求,同时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针对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孔子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通过使别人成功的方式达到使自己成功的目的,这使孔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明确提出了现代社会所共同遵循和推崇的双赢或多赢的处事准则。孔子还进一步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并把这一准则归结为“恕”,也就是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真正的实

5、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将孔子“立人”、“达人”、“勿施于人”的思想应用于管理的各环节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具体操作的、较为实用的一个标准。2关于“仁”的思想“仁”是儒家学说的中心范畴。《中庸》和《孟子》中都有:“仁者,人也。”的表述。“仁”从字面上看从人、从二,它并不仅仅像“从”那样只表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是泛指任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在弟子询问“仁”的含义时,则直接表示“仁”的意思就是“爱人”。在孔子看来,“仁”即是“人”,即是“爱”。“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对实现“仁”提出了五点标准,即“恭,宽,信,敏,

6、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也就是对别人恭敬、宽容、守信、勤勉、恩惠。“仁”是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孟子认为达到“仁”的境界时,就会“仁者无敌。”虽然是最高境界,但孔子认为,只要我们每个人认认真真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也可以逐渐达到“仁”的境界,所谓“求仁而得仁”、“欲仁而得仁”,“我欲仁,斯仁至矣。”由于“仁”的准则能够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良好的朋友关系也可以增进“仁”的境界,所以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仁”的本质是“爱人”、“立人”、“达人”。只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能最后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家庭也好、

7、企业也好、团队也好、国家也好、国际关系也好,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相对容易的多了。就像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对别人常怀一颗仁爱之心,最后收获的将是自己的成功。3关于“信”的思想《说文解字》对“信”的解释是:“信,诚也。”也就是说“信”和“诚”是一个意思。“信”从人从言,即一个人所说的话。对此儒家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要真诚守信。孔子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儒家把“信”作为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曾子提出“日三省吾身”的主张,其中一条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更提出“言必信,行必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