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ID:39579325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6

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_第1页
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_第2页
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_第3页
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_第4页
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Nmkj_co@tom.com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矿自燃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technicalconditionsofthetubebundlemonitoringSystemforcoalminespontaneouscombustionMT/T757-19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自燃发火束管监测系统分类,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通过束管取样采样测定采空区,密闭区以及巷道空气中气体浓度并根据气体变化趋势而判断自然发火程度的煤矿自燃发火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

2、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90包装畜运图示标志GB/T2423.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2423.4—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199

3、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2—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3836.3—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3836.4—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6388-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10111-88利用随机数骨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11166-89热磁式氧分析器技术条件MT210-90煤

4、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382-1995矿用烟雾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T408-1995煤矿用直流稳压电源MT443-1995煤矿井下环境监测用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444-1995煤矿用低浓度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445-1995煤矿用高浓度热导式甲烷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446-1995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447-1995煤矿用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ZBN52003-88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ZBY324-85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3分类与组成系统按设置取

5、样控制装置,气体分析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的地点可分为:——地面监测型——井下监测型a地面监测型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井下——束管管缆;井上——地面取样控制装置;——气体分析装置;——数据处理装置。B井下监测型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井下——束管管缆——取样控制装置;——气体监测装置;——井下分站;——数据传输装置;井上——地面中心站。4技术要求4.1总体要求4.1.1工作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为井下:≤95%(25℃)井上:≤90%(25℃)——周围无腐蚀性气体;——无显著震动,冲击的场合;——大气压力为80—106kP

6、a。4.1.2储存温度范围为—40——60℃。4.1.3系统气体测定范围(体积浓度)与测定原理:a甲烷低浓度0—4%;井下主要采用载体催化燃烧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高浓度0—100%;井下主要采用热导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b一氧化碳0—100×10-6,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C二氧化碳0—5%,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d氧气0—25%,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热磁原理。e乙烯0—20×10-6,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除上述测定原理外也可采用其他原理

7、。4.2一般要求4.2.1井下监测型系统中的传感器,分站,传输部分应采用本质安全型或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结构,应符合GB3836.1,GB3836.2,GB3836.3和GB3836.4的有关规定。4.2.2井下监测系统中取样控制装置应采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结构,应符合GB3836.1,GB3836.2,GB3836.3和GB3836.4的有关规定。4.2.3系统各部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外壳表面涂镀层应牢固,不应有锈蚀和变形。4.2.4系统各组成部分应保证调试,维护和安装的方便与可靠。4.2.5使用于井下的系统各组成部分外壳防护性能应符

8、合GB4208中IP54的规定。4.2.6使用于井下的系统各组成部分应采用不锈材料或进行防锈处理。4.2.7系统中所有管件及连接件,接插件或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4.2.8系统中所有观察窗玻璃的透光应良好,无油垢,擦痕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