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ID:39582314

大小:9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_第1页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_第2页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_第3页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_第4页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学号:2009107010714班级:油画0904班姓名:张欢欢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搞要:在艺术这条长河中,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一生的风格多变,他的女人也难以形容,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对于作品,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他就是毕加索。毕加索令人最欣赏的一点是他对艺术那种狂热的追求,而令我想

2、去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是他创作的立体主义。因此,本文就以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和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描述为前奏,通过重点分析毕加索对立体主义艺术的探索,从其立体主义作品中分析其创造思维和艺术特点,从而深刻地理解一个艺术家天才怎样创造并发展一种艺术风格。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1.毕加索帕布洛·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尺度,立足于立体主义创造的价值,成为塞尚的继承者和超越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

3、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2.立体主义艺术立体主义艺术是现代世界艺术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开创并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它的出现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现代哲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学等,

4、甚至还受到非洲艺术的启发。其中最直接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方法影响了立体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毕加索和布拉克。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艺术界一般认为,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维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绘画诞生的标志。布拉克看到这幅画之后,很快与毕加索携手,共同致力于发展立体主义。他们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的透视法跨越时空局

5、限,将描绘对象简化为几何平面,通过分解与重构,按照一定逻辑组建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了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效果,被称为“立体主义”绘画。这也是立体主义绘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立体主义一旦出现,立即为艺术开辟了全新的天地。人们把这种分析与重构的绘画方式称之为分析立体主义。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综合立体主义。它除了对物体的分解重构外,还加入其他非绘画材料,如报纸、金属丝等,拼贴出不同现状的平面拼贴技术的引入,丰富了平面绘画的艺术语言,成为立体主义绘画的另一特点。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两个派

6、别,一个是“洗衣船派”,代表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后起的立体主义的画家为代表的。因此,在913年后,立体主义阵营中逐渐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开始不再只是强调对物体局部的分解,而是注重画面整体效果。色彩也渐渐丰富起来,事物本身的形态又重新被重视。1918年,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了后立体主义宣言,主张最大限度地简化物体形态,摆脱具象。虽然在以后仍有展览,但还是标志着立体主义逐渐退出了历史的主流。3.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绘画探索和发展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父亲也是个美术教师,又

7、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这时期的的作品充满了早熟的忧郁。1900——1904年蓝色时期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与巴黎之间,经济上很拮据,住进了当时著名的“洗衣船”。生活条件艰苦,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士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忧伤主义,画面上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充满了孤独和绝望、灾难和不幸的感觉。在1903年完成作品《人生》。1904—1906年“粉红色时期”1906年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

8、识了德兰和布拉克,并与费尔南德·奥利维叶相爱并在蒙马特区同住,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这段期间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但用色变为轻快地粉红,并不令人感到孤寂。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