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巷运输管理规定

斜巷运输管理规定

ID:3958807

大小:228.5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26

斜巷运输管理规定_第1页
斜巷运输管理规定_第2页
斜巷运输管理规定_第3页
斜巷运输管理规定_第4页
斜巷运输管理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斜巷运输管理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花秋二矿斜巷运输管理规定斜巷运输安全管理是本质型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井下斜巷运输安全管理,规范斜巷运输安全设施,提高斜巷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建立本质型斜巷运输安全环境;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窄轨铁路维修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矿斜巷运输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规定。一、斜巷运输基础管理(一)分工明确,落实责任1、使用单位是斜巷运输安全的管理主体,要做到主动管理,规范管理,超前管理,精细管理;对于斜巷运输系统的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先管理、后使用,管理不留死角;对于斜巷运输系统存在的各种隐患,先整改、后使用,现场不留隐患。2、各使用绞车单位必

2、须明确一名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斜巷运输管理工作,抓好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运输设备、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等工作;安监部、机运工区负责全矿运输管理安全的监督工作,设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监督、检查、验收、措施落实、制度的建立、建档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处理,并限期整改;当班安监员负责所辖区域内的运输设备、安全设施的检查、监督工作,确保运输设备完好,安全设施完善灵敏可靠正常运行。(二)台帐管理使用单位要建立斜巷运输管理台帐,登记斜巷运输设备和设施的技术参数,具体内容为:1、斜巷的长度、倾角、轨型、轨距;2、提升系统图:绞车安装位置、斜巷保险设施的规格和安

3、装位置;3、绞车的型号、钢丝绳规格、控制开关型号;4、绞车的最大提升重量和最大串车提升数量;5、供电系统图;6、设备与安全设施的包机人;(三)选型设计斜巷运输设备、设施要有选型设计,经审批后再安装,选型设计纳入作业规程,审批流程与作业规程审批流程相同,安监部、机运工区参与审批。选型设计内容:绞车、钢丝绳有选型计算书(计算书存档管理),安全设施的形式及位置,绞车安装位置,绞车基础设计,绞车硐室的尺寸及位置。(四)现场管理1、领用安装验收:绞车安装完毕后,必须由安监部组织有关单位现场验收并试运转,合格后挂牌方可投入使用。2、检修维护:小绞车实行日检修制度,落实到人,并认

4、真填写检修检查记录。153、牌板管理:每部绞车都要悬挂安全管理牌板,内容包括:绞车型号、钢丝绳规格、斜巷长度、斜巷倾角、串车数量及最大提升重量,设备维护负责人。4、40KW及以上绞车,现场还应悬挂绞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五)斜巷安全设施定期试验:斜井跑车防护装置试验,每半月一次,并做好记录。(六)操作人员管理信号工、把钩工、各类绞车司机,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按期限及时进行复训。(七)综采工作面进、出架系统验收:凡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前,整个进、出架系统内巷道及车场的运输环境、安全距离、轨道及道岔质量、绞车的安装质量,设备、斜巷安全设施完好状况,由调度生

5、产会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验收台账,注明地点、施工单位及负责人、验收人签字。验收提出的问题整改结束后方可交接使用。(八)监督检查安监部、机运工区每月必须组织两次斜巷运输专项安全检查,通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存在下列隐患,绞车停止使用,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电气失爆;电气设备保护失效;绞车机械损伤;制动装置不完好;绞车、安全设施基础松动;钢丝绳指标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连接装置不符合本规定要求;安全设施失效;信号混乱;轨道不完好可能造成车辆掉道;无证人员上岗,无专职司机和把钩工。二、运输轨道(一)斜巷轨道的铺设质量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6、《煤矿窄轨铁路维修质量标准》及《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等有关规定。(二)主要轨道(为整个采区服务的采区上、下山轨道,采区集中轨道巷轨道):轨道铺设平直,接头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内错不得大于2mm,轨距上偏差+5mm、下偏差-2mm,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mm;轨枕间距700mm,上偏差+50、下偏差-50mm。采区内部临时轨道:轨距上偏差+10mm、下偏差-5mm,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10mm,内错差、高低差不大于5mm,水平误差不大于10mm。轨枕间距不得大于1000mm。(三)轨道铺设平直,人行侧的轨枕端面成一线,轨枕上平面外露三分之一;扣件齐全牢固,并与轨型

7、相符;轨型标准统一,不得使用杂拌道;轨道接头处道夹板不得缺失,夹板连接螺栓不得用普通螺栓代替;轨枕的规格符合标准要求,并与钢轨垂直,严禁采用板皮做枕木使用;道碴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四)任何地点,严禁使用非标准道岔。道岔按轨型选择,按标准铺设,并配用合格的扳道器,保证尖轨的侧压力。(五)对于坡度5°以上(包括5°)的变坡点,要使用拱弯道、底弯道,拱弯道、底弯道要圆滑过渡,禁止采用搭接方式过渡,过渡段两端留有500毫米以上的直道,以保证与直轨的可靠连接;拱弯道、底弯道的曲率半径不小于9m。(六)有水流的轨道巷必须保证流水畅通,不得冲刷道心、轨枕,水流通道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