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

《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

ID:39592503

大小:2.57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7-06

《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_第1页
《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_第2页
《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_第3页
《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_第4页
《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济生活》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曹国红高一《经济生活》的教材中,由易到难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把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图文并茂,问题直接,丰富了教材内容,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更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而能够很好地落实探究活动,课堂气氛不仅更活跃,更达到了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和能力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却也存在着课时任务难以完成的困难。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指

2、课本里每章节的小探究活动,而不是每单元后的综合探究课)一、《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影响探究活动质量的因素:1.教师的理念及操作问题。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而探究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可否论,当前课堂中还是有部分教师是“填鸭式”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仅注重对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太注重。大部分老师只是公开课或者比赛课上搞探究学习。根本原因是理念。多年的教学模式,要一下子转变,有一定的难度。况且同样要面对高考,有的教师就觉得把时间花在搞活动上不太值得,因此,有些教师不太能够保证探究活动的质量。每一次课程变革的初衷几乎都是鼓舞人心的,但实践总

3、是步履维艰,收效低微。问题出在哪里呢?大约20年前,韦斯普尔讲过:“大规模的项目倾向于强调采纳而忽视执行……几乎所有的都是如此,原先设想不错的课程,因为薄弱的执行而最终只带来了低效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课堂上的行为恰恰印证这句话的正确性!2.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探究活动强调的是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不可能是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这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此这里就涉及到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的问题。少部分的学生由于自身能力、对待活动的态度、与同学的关系,再加上时间问题,有些学生会抱着“搭便车”的心理应付课堂探究所搞的活动,甚至“坐享其成”。没有积极的参与,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当然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当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主观的愿望或者教材要达到的所有目标为本。在现实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方向,起好主导作用。如当学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所迷惑时,当学生不能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度”而出现不和谐时,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成为必需。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特别关注活动实施的主客观条件,让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可能。特别应注意的是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否则不可能顺利完成活动,从而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5、3.活动的时间长短问题。真正有效的探究活动,需要时间的保证。这里讲的活动时间的长短既包括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进行调查的时间,到具体活动的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又包括课堂教学中一个探究活动所花的时间。尤其侧重指课堂教学中某个探究活动所花的时间。《经济生活》中探究活动总数过多,其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时的教学中,就有7个探究活动。如果每个探究活动都展开的话,那么时间是远远不够。真正有效的探究活动,我个人认为至少要15分钟(包括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所需的时间)。而我们每周只有2课时,有些学校一节课才40分钟,教学任务压力确实太大!1.目的性不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尤其是“

6、探究活动”教学,一节课有这么多的探究活动,必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弄懂什么概念或定义;学会什么技能或技巧;培养什么能力和品质;形成什么习惯或观点等等……这些问题弄懂了,教师在每节课的“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应用中才会把握得恰到好处,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探究活动”教学素材的目的性不明确,学生探究起来也有气没力。(二)具体表现:2.协调性问题这里协调性问题涉及:作为政治课教材的构成部分,每一框的正文都包括宋体字正文和“探究活动”教学两个部分,而一节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甚至只有40分钟),教师一方面要落实教学宋体正文的主干知识,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

7、动探究能力,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重前者而轻后者的选择,导致“探究活动”教学与主干知识之间的不协调。3.选择性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提供什么样的素材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和思考,学生是在与素材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素材的选择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探究活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取具有随意性,素材的显现具有无序性,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消极参与活动,自然也就达不到“探究活动”预期的效果。还有一点必须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