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

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

ID:39593586

大小:113.63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6

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1页
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2页
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3页
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4页
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招教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二教育之,三乐也”。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一、教育

2、学(一)教育学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P9(二)教育的本质、起源和发展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宗教朱熹生物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²心里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否认了社会性²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米丁”是个“司机”,载着“凯洛夫”去“劳动”)2、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3、教育的发展:原始形态教育特点:“两生”:与

3、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生产和生活;“四没”:没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内容和场所、没有教育制度、没有阶级性。古代教育特点:(夏—出现正式学校)街道专刻像:街(阶级性)道(道通性)专(专制性)刻(刻板性)像(象征性)。近代教育: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现代教育: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民多现身)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三)教育基本规律(两大规律,与社会、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规律1)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规模、速度、内容、手段、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对生产

4、力的促进作用: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术再生产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贝克尔说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教育性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政治社会化,培养政治人才,形成舆论、思潮。3)教育与社会文化l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l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传承,选择,融合,创新l学校文化:概念:学校全体成

5、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6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组成:学校物质文化,制度和组织文化,精神文化(核心),三者统称校风。l学生文化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l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影响: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工业革命对

6、教育的影响:第一次:普及初等教育第二次: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第三次:普及高级中等教育信息革命:高等教育大众化l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含义: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一方面,教育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表现:1.教育与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滞后超前)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上。具体表现

7、在:①教育内容的继承;②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③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人的发展l人的发展的内涵: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包括:1.生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展、体质的增强2.心理发展:认知的发展、意向的发展l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P23(一)内发论:强调认得身心发展规律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机制(二)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

8、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三)实践主体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