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39609678

大小:215.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07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邵东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

2、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孝”的社会价值与“教”的社会价值是统而为一的。不仅如此,由于血亲意义上的朴素性和普泛性,“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百善孝为先”,“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朴素感情。这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因而“教”的伦理学基础就是“孝”。“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先民倾向于认为,一个能够“孝”与“悌”的人

3、,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而这正是“教”的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再者,关于行“孝”与学“文”的关系。古人认为人们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行有余力,才可以学“文”,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里,“孝”为本,学“文”为末,本立而道生。反过来讲,学“文”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换言之,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而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学不学“文”,而在于学“文”的目的是什么,不在于学到了多少“文”,而是这些“文”具有多少伦理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立足于血亲意义上的“孝”,达到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圆融和谐,这条

4、道路,也就是由“德”而提升为“道”的道路。-16-在现代,许多论者认为提倡“孝”是一种悖于现代化的退步行为。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孝”,不是《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愚忠、愚孝,而是在本真的意义上拓展而成的达到个体与群体和谐共处的伦理纽带。本真的孝是平等性而非片面性的,是正常而非反常的,是生成拓展的而非家族本位的。“孝”常相对于“慈”,所以并非“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体现了亲子的平等性;原始形态的“孝”是子代对亲代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所以并非只是出于哗众取宠或出仕进阶的功利需要的“愚孝”或“伪孝”,而是一种自然情

5、感的真诚流露;孝虽原为奉养父母,却可以拓展为家国天下的一种精神依据,对个体而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对国家而言,“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孝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如果使“孝”的含义由奉养父母提升为奉献于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那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将是圆满和谐的,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最为根本的教育价值。1.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的一项是(  )A.“百善孝为先”

6、,“孝”是衡量个人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B.在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上,“孝”与“教”是一致的。C.“孝”是“文”的内在伦理基础,“孝”与“文”是本与末的关系。D.“孝”原为奉养父母,但它可以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标准。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将“孝”与“教”的社会价值统而为一的文化。B.孔子认为,“孝”是道德修养的根本,是通过教育可得到的结果。C.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为,学“文”的根本目的是发掘其中的伦理价值。D.原始形态的“孝”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并非只是“愚孝”或“伪孝

7、”。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是所有善行的开端,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因而是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B.在古人看来,一个具备“孝”“悌”品德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C.中国传统教育认为,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才可以学“文”,其目的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16-D.不论古今,提倡“孝”都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行为,这是“孝”的故事能流传的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信任余显斌他一

8、声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像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