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

ID:39610544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7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语文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批文入情,把握作品真挚情感。过程与方法1、解读重点词句,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把握作品的主题。2、赏析文中含义丰富的重点词句,体会诗人将日常生活诗化的创作风格。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诗人不慕荣利、乐观旷达的精神。学情分析《归去来兮辞》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而又纯熟之笔为我们描绘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而又复杂的心绪和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值得一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涵咏体味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探究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当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时,就会想起陶渊明。说到陶渊明,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关于他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幻灯片显示)。1600年前,他的目光再次穿破了名利的羁绊,辞官归田,用自己的心灵谱写了一曲曲归隐田园的壮丽诗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的理想田园,去聆听《归去来兮辞》中辞

3、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去感受他的隐士情怀。二、感知文本:(一)你能紧扣题目中“归去”二字,设计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究、明确:(1)为何要归去?5(2)归去以后的情形又如何呢?(3)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等等。(二)解读归之因1、做官本是封建士大夫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而身在仕途的陶渊明却为何辞官归去呢?他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过渡:关于辞官归隐的原因,作者在序文中已经先行提及,我们上节课已经分析过,共有三点原因(学生齐答),哪一点是根本原因呢?(学生

4、回答: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辞中第一段哪些语句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并在文中查找相关语句)明确: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3、从这些诗句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又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把握作家心境)明确:    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

5、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教师小结:从辞官归隐的原因以及辞官之时的心境可以看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三)品读归之形1、陶渊明辞官归去后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学生朗读课文第二、三两段,小组内研习讨论,找出文中描写归去生活情景的语句)教师明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途之乐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天伦之乐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居室之乐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涉园之乐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琴书之乐  

6、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劳作之乐5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出游之乐2、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归隐后的生活,你会用哪个词呢?学生齐答:快乐 3、从归隐后的快乐生活中又能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呢?学生思考,教师明确:    一幅幅天伦之乐、琴书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淡泊明志、闲适自在、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四)研读归之情过渡:叙事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作者在叙事之后又想给我们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一同去体会作者归隐后的心情吧!

7、1、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朗读第四段,讨论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 “寓形宇内复习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流露出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的思想。“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既有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乐观旷达的精神,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绪。2、在作者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我们来体会其中的意蕴。(教师朗读相关用语句,学生感悟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明确:“抚孤松而盘桓”——用孤松来比喻自己孤傲坚贞之志。“乐

8、琴书以消忧”——淡泊明志、得养天年的闲适自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比喻自己做官本来就无心。“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对人生短暂,韶光不再的慨叹。教师小结:    陶渊明,既有出世的逍遥,也有误入歧途的痛悔;既有得养天年的安乐,也有人生苦短的感叹;既有家人亲友相伴之乐,又有曲高和寡,知音难寻的伤感;既有离开官场的决绝,也有对国事的一丝牵挂。总之,诗人拥有的是乐忧相生,喜忧参半的归之情。5三、拓展延伸——探究隐士情怀 1、设置情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