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ID:396148

大小: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30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 浙江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引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浙江作为一个对外开放较早的沿海省份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从1990年到2009全省年生产总值增长13.1%,由904.69亿元到22832.5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增长12%,由389元增加到51920元(相当于6490美元),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是各省市区中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地区。200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877.3亿美元,其中,出口1467.9亿美元,进口40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4%、20.3%和17%。进出口、出口

2、和进口增长速度均居沿海主要省市第二位。1990年,浙江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仅为0.07亿美元;2009年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增加到205.31亿美元,增长幅度近3000倍。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全省GDP的比例从1990年的0.7%上升到2009年的5.9%,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有着明显的上升。这说明随着对外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浙江进出口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其综合实力,使它的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上升。截止2009年底,浙江与世界上近2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服务贸易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3、日益凸现,研究对外服务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证的方法搞清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既能够为我省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是对服务贸易的经验总结,更为重要的是对浙江省未来服务贸易战略与策略的走向的探索。一、国外关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这里的贸易一般指商品贸易,对于商品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是否也适用于服务贸易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服务贸易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但是它可以通过影响与经济增长直接关联的因素从而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只不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作用的方式和机理不同而已,在特定的

4、经济发展阶段,服务贸易可以通过对一国要素供给、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从而促使其国内资源禀赋结构发生变动,而企业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相应的产业、技术结构和贸易模式,由此推动贸易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将促使经济发展由低级向高级阶段逐步转变[1]。首先通过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比例变化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新增长贸易理论来说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还将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对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下文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做好铺垫。(一)理论研究1.要素比例变化理论要素比例变化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比较优势并不是固

5、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要素比例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要素比例的变化也会使贸易结构发生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一国的生产要素不断的发生变化。例如:入口增长速度以及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劳动力;储蓄以及资本积累等因素会影响到资本供应[2]。要素比例变化理论还进一步引申为产品投入的要素比例变化理论。例如,当劳动力稀缺或者价格过高时,企业更多的会考虑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来代替劳动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一些原本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就会转变成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甚至还会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结果还有可能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最终还将改变该国的贸易结构[3]。所以,一国可以通过服

6、务贸易进1:3所需要的服务如:技术服务、管理服务等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该国的产业结构转移,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2.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另外,还有主要针对比较优势变化过程中对贸易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所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和小岛清等人提出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认为最先创新的国家一般是工业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资源相对丰富的发达国家,而它们生产出的新产品只要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就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因而,这一时期是这些创新国获得比较优势。随着产品

7、本身和工艺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其他国家会进行仿制。这一时期.生产会在其他发达国家展开,它们首先会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一市场的需要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这样就会和创新国的产品出口形成对峙局面,从而导致创新国产品出口的下降,比较优势就会逐渐转移到这些技术仿制国中来。当产品处在技术标准化阶段时,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利用丰富低廉的劳动力来弥补生产资本不足,并使其具备价格优势,因此最终比较优势就转移到了这些发展中国家[4]。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技术服务贸易以及服务外包过程中的技术外溢来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