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

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

ID:39624778

大小:68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07

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_第1页
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_第2页
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_第3页
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_第4页
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剑山书院2期道德经第4讲第2课《闻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热烈欢迎前来剑山书院国学堂研习《道德经》!2剑山书院《道德经》导读第三讲第一课《道》3学习道德经典,传承道德文明。4《道德经》【释题】5《道德经》【释题】道:从辵从首。辵chuò,走走停停,跑,行走的样子,引申为:运动。偏旁写法为“辶”。首:起首(开始)、首领、首要。说文解意,道,从辵从首,说明原始大道的运动。所以,从道这个字,我们就知道,大道,是万物之母。67德:从彳,惪(dé)声。彳,chì,行走的样子。德,本义是登高,攀登,《说文》中,德指道德、品行。《周礼·地官》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89经:从纟从巠。“巠”,jīn

2、g。义为“绷直”、“笔直”、“僵直”。“糸”与“巠”联合起来表示“绷直的丝线”。本义: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以供纬线穿梭交织)。经,有多种意思。一,道路、路径。修行的路径——由生死的路走到无生死的路;有凡夫到圣贤的路。10二,出生。从大人(大人、圣贤)口生出来的一切法,就是经。三,显耀,经典能把世界照得光明灿烂。四,永远不变的方法,所以叫“常”。经常经常,经典是不变的,所以叫“常”。此外,经还有贯(贯穿)、摄(吸摄)、法(方法)、涌泉等意。1112《道德经》:圣贤老子所言讲的认识大道真相、遵循大道规律、带领大众修道修德走向光明

3、的经典(道德经的四大问题:何为道、何为德,如何修道、如何修德)。13【作者】老子,又名李耳、李聃、老聃。约前571年(待考)。河南省鹿邑县人。14【作者】老子,又名李耳、李聃、老聃。约前571年(待考)。河南省鹿邑县人。1516第一课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生字】缴,jiào,(名相上)实有的事物。17【解释】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叫道,但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道,她是真常之道。道的组成:从辵从首。首:起首

4、、开始、首领、首要。首,身体的身的上面,没有脚,脚在上面,倒着走。大道,就是反其道而用之,回头是岸、返朴归真,打破人的贪嗔痴慢疑、恨怨恼怒烦,回到因而无私无欲、无忧无虑的纯真、纯美、纯净的状态。走字底,说明道的运动。所以,从道这个字,我们就知道,大道,既是万物之母,又是无私无欲的。18“非常道”的意思是:有一样事物,就有一样事物的道。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道:夫妇之道、儿女之道,这些都是大道的表现形式。大道本源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是自性,是佛性,是如来藏;是常乐我净,是纯真、纯善、纯美、纯慧,是真常之道。治国之道、从政之道、从军之道、经商之

5、道、夫妇之道、儿女之道等等都是大道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经常问:“知道不知道?”我们不要总是把“道”字挂在嘴上,但是却对“道”一无所知。19道(无)生一(有——无极)、一生二(阴阳)、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大道是母亲。20名,可名,非常名:可以叫“道”这个名,也可以不叫“道”这个名。除了道这个名字,大道母亲还可以被叫做“无”、“母”、“妙”、“大”、“逝”、“远”、“反”、“朴”、“真”等等。(第六十三课,混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21老子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我把

6、它的名字叫做道。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大又可以叫逝,也可以说是很远,从无穷远又返回原地。这就说明了,道不但大而且作旋转运动,并不断变化,名字也不断改变,既可以叫这个名,又可以叫那个名,实际就是没有名,所以无名就是道,道也叫无名。)22无名,天地之始:无名的道产生了天、地。在一个恒星系的范围里,它的空间就叫天,在这空间里产生若干个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无名的道(宇宙),是产生了天地,道是天地的开始。23有名,万物之母:(气冲阴阳而调和)有了固定名称的天和地之后,万物也开始产生。(第六十四课,反者。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天下万事万

7、物都产生於有形,即产生出来就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重量,这种有形的东西,都是由无形的道产生的。第六十二课,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互相结合而定型,气冲阴阳、冷热胀缩变活泼,伸缩自然成动作,动作协调生命活。)24常无欲,以观其妙。修道修德要无私无欲,才能守静,才能观察道的奥妙。25常有欲,以观其徼。修道有私心、欲望,便不能守静,要么什么也看不到,即使观察到的也是有限的。(第十一课,天道。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需要通过窗户就可看见大道。)26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同是为了修道修德

8、,一个没有私心欲望,一个有私心欲望,其结果各不相同。有私心欲望,禅坐时或者出座后,都是满脑子自私自利:衣服好不好看、中午吃什么、谁骂了我我应该怎样报复他~没有私心欲望的人,心性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