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

《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

ID:39632009

大小:398.6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7-07

《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_第1页
《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_第2页
《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_第3页
《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_第4页
《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型H1N1流感》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南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春兰前言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前言本诊疗方案是在5月8日公布的第一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依据近期国际诊疗研究及我国内地近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总结资料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

2、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一、病原学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

3、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一)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

4、、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二)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4.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

5、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三)胸部影像学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四、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一)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1.密切接触者发病前7天内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

6、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二)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五、高危病例及重症病例(一)高危病例。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1.年龄<5岁

7、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2.年龄≥65岁的老年人;3.妊娠妇女;4.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二)重症病例。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重症病例:1.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