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

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

ID:39632226

大小:1.7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07

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_第1页
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_第2页
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_第3页
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_第4页
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南京分公司四网协同传输承载方式研究方式研究2.场景分析1.新技术应用3.未来发展展望4.目录移动城域传输网现状中国移动自2000年成立以后,为满足GSM等业务承载需求,开始建设自有传输网,按照骨干、汇聚及接入三层结构进行建设。2009年起中国移动逐步开始引入OTN、PTN技术进行组网。其中OTN技术首先在骨干层引入,主要定位与大颗粒分组业务承载,随着IP城域网建设的开展,OTN网络正逐步向汇聚层延伸;PTN技术主要定位于3G业务承载,兼顾部分2G及专线业务,PTN技术参照SDH网络架构独立组网,按照骨干、汇聚及接入三层结构进行搭建。经过近两年建设,PTN网络在骨

2、干汇聚层架构已经搭建完毕,接入层覆盖尚不够完善,仍在逐步完善之中。目前,中国移动城域传输网正处于向GSM/TD/LTE/WLAN四网协同方向演进及变革时期。网络建设传输先行,传输网属于基础性网络,一般需要先于业务网络进行布局及建设,才能及时满足业务网络的承载。但由于业务网络的建设与应用时间点、业务承载需求等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传输的建设与发展仍存在很多困惑,城域传输网的发展与演进策略仍需业界继续深入探索。方式研究场景分析新技术应用3.未来发展展望4.2.1.目录传输网业务承载需求(1)2G/3G基站。2G、3G基站类业务在业务流向上比较相似,都是从某一个基站产生,单归属至

3、某一BSC或RNC。(2)TD-LTE基站。TD-LTE基站业务与2G/3G相比在业务流向、带宽需求、业务性能、基站规模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3)C-RAN。C-RAN为采用集中化处理、动态资源分配等技术产生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采用集中式BBU+分布式RRU,实现基站信号延伸,2G、3G及TD-LTE均可以应用。(4)IP专网/IP城域网。IP专网主要部署在核心层,即与传输网的骨干层相对应,主要承载语音、信令等移动自有业务。(5)宽带接入网。传输网发展趋势SDH网络作用逐渐弱化PTN网络OTN网络作用逐渐凸显SDH网络SDH网络是城域网范围内覆盖范围最广,最为成熟稳定的传送承

4、载网。随着2G基站逐步利用PTN网络承载,SDH网络承载业务量逐渐下降,网络建设已经趋于停止,今后将重点需要考虑资源优化利旧问题。对SDH网络提出以下两点演进策略:(1)逐步将2G基站向PTN网络进行割接,利用PTN网络统一承载,腾空部分SDH系统以便于实施整体的SDH网络资源优化与调整;(2)进入全业务运营以来,集团专线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承载需求旺盛,建议考虑利旧部分SDH网络资源构建集团专线承载专网。另外,对于部分投产时间较长的SDH系统考虑实施退网,退网后可以腾出宝贵的机房装机空间及电源资源。PTN网络PTN作为移动近年新引入的分组承载网,主要定位于满足3G及TD-LTE

5、基站承载,同时兼顾2G基站及部分集团专线,是未来城域网范围内重点发展的承载网。经过近几年建设,PTN网络骨干汇聚层架构已经搭建完毕,接入层覆盖逐步趋于完善。但目前PTN技术在容量、保护及互联互通等仍存在一些缺陷,需尽快进行完善。针对PTN定位及现状,提出如下演进策略。汇聚层:建议汇聚层维持现状,不再继续扩建;汇聚层新增业务承载与调度建议通过汇聚OTN系统完成,PTN业务在汇聚节点完成汇聚,通过OTN系统的GE或10G波道直接传送至PTN楼内调度系统。接入层:接入层继续扩大PTN网络覆盖范围,满足新增业务接入及承载需求;另外,为支持TD-LTE基站承载,建议接入层选用可以平滑升级

6、至10G设备进行组网,使网络保持较好的可扩展性。OTN网络OTN网络是为满足大颗粒业务承载在城域网范围内新建的传送承载平台,目前主要部署在骨干及汇聚层。OTN网络远期将建设成城域网内所有大颗粒业务统一的承载平台,根据业务承载需求及OTN技术发展趋势,也提出几条演进策略。骨干层:骨干层业务承载需求增长较快,建议在大中型本地网逐步考虑引40G进行组网,在组网结构方面逐步向MESH型过渡,满足骨干层所有大颗粒业务的调度及可靠承载。汇聚层:目前各本地网汇聚层OTN网络部署还不够完善,近期汇聚层OTN重点需完成网络资源整体布局,实现对所有汇聚节点全覆盖;汇聚层OTN资源布局需重点考虑网络

7、的整体架构组织,确保网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扩展性。接入层:接入层目前基本未开展OTN网络建设,但随着宽带接入等网络与业务的快速发展及OLT节点下沉,OTN网络近期将逐渐向接入层延伸,构建接入层大颗粒业务统一的承载平台,建议初期重点在OLT节点进行部署。方式研究2.新技术应用3.未来发展展望4.场景分析1.目录UNI-PONUNI-PON是将CWDM和PON集成,采用BBU-RRU传输共享统一的光缆基础设施。传输都是点对拓朴、类似的发布特性,在用户集中地方进行部署。此外对于网络可以共享P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