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

ID:39636670

大小:684.6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07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_第1页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_第2页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_第3页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_第4页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篇 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第一章光和色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光的特性与光源第二节色度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小节第一节光的特性与光源一、光的特性二、可见光谱与白光源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兼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一、光的特性波长为380nm~780nm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人眼对380nm~780nm不同波长的光还有彩色感觉。随着波长的缩短和频率的升高,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节光的特性与光源二、可见光谱与白光源太阳光是最常见的白光,分解如图,可以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波长的

2、彩色光。1.白光的分解第一节光的特性与光源2.标准光源二、可见光谱与白光源A白光源B白光源C白光源D65白光源E白光源(E白光源为方便计算的假想等能光源)在近代照明技术中,按国际规定选用了如下五种标准白光源:第一节光的特性与光源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一、彩色三要素二、景物的彩色三、三基色原理四、显像三基色与亮度方程描述一个完整的彩色需三个物理量:亮度、色调、色饱和度。1.亮度 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一、彩色三要素低亮度高亮度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一、彩色三要素2.色调 指光的颜色。红、橙、黄

3、、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不同的色调,是彩色的重要属性。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一、彩色三要素3.色饱和度 色饱和度又称色浓度,是指彩色所呈现的深浅程度。色饱和度越高,颜色越深,反之则越浅。色调和色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它既反应了颜色的类别,又反应了颜色的深浅程度。饱和度高饱和度低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自然界实际景物本身是不发光的,他们的颜色是在特定光源照射下所反射的一定光谱成份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效果。景物呈现的颜色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景物表面的光学属性,即它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另

4、一个是光源的光谱成分。如:蜜蜂在红色光下,它的腹部发出红色。人眼所看到的物体颜色除了是因相应的单色光照射外,还可以由红、蓝、绿三种波长的单色光按适当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对彩色电视技术有着重要意义的三基色原理。二、景物的彩色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得到:(1)选择三种基色,按不同比例相加混合可以引起几乎所有自然界的彩色感觉。(2)三基色必须互相独立,电视技术中规定以红、绿、蓝为三基色,分别用R、G、B表示。相加混色效果彩色分解效果红+绿=黄黄=红+绿红+蓝=紫(也称品色)紫=红+蓝绿+蓝=青青=绿+蓝

5、三、三基色原理绿黄(红+绿)红蓝紫(红+蓝)青(绿+蓝)白(红+绿+蓝)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混色原理(3)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参与混色的基色的亮度总和。(4)混合色的色度(包括色调和色饱和度)由三基色比例决定。三基色原理是彩色电视实现的基础。三、三基色原理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1.显像三基色实际彩色显像管荧光粉发出的红[Re]、绿[Ge]、蓝[Be]三基色光称为显像三基色。显像三基色的混色方程:F=Re[Re]+Ge[Ge]+Be[Be]式中,[Re]、[Ge]、[Be]为三基色单位;Re、Ge、Be为三色系

6、数。四、显像三基色与亮度方程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2.亮度方程用1953年美国NTSC制的一套显像三基色荧光粉确定的亮度方程为:Y=0.3[Re]+0.9[Ge]+0.11[Be]式中三个系数分别表示显像三基色各为一个单位时光通量的数值,也表示混配任何彩色时三基色各自对亮度的贡献。为简便,通常写成:Y=0.3R+0.59G+0.11B第二节色度学的基础知识四、显像三基色与亮度方程本章小结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是以一定的光学知识为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如下知识有所收获:1.可见光:人们眼睛可看到的那

7、一小部分光。其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3.亮度方程Y=0.3[Re]+0.9[Ge]+0.11[Be]2.彩色三要素:亮度、色调、色饱和度。本章小结4.三基色原理(1)三种基色按不同比例相加混合可以引起几乎所有自然界的彩色感觉。(2)三基色必须互相独立,电视技术中规定以红、绿、蓝为三基色,分别用R、G、B表示。相加混色效果为:红+绿=黄红+蓝=紫绿+蓝=青(3)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参与混色的基色的亮度总和。(4)混合色的色度由三基色比例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