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ID:39640444

大小:1.51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7-08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_第1页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_第2页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_第3页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_第4页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伤寒伤寒(typhoidfever)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变主要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的改变最为明显。临床症状有高热、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痊愈后患者可获得对本病的持久性免疫。9/3/20211一、病因及传染途径病原体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革兰染色阴性。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就是测定O和H抗体的效价来辅助诊断。传染源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染。9/3/20212二、

2、致病机理伤寒杆菌侵入人体后,如菌量多,未被胃液杀死,则到达小肠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并沿淋巴管扩散到肠系膜淋巴结,在淋巴组织中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繁殖。同时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液造成菌血症和毒血症,从而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和脏器发生病理变化。三、病理变化基本病变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炎症。9/3/20213伤寒肉芽肿模式图9/3/202149/3/202159/3/202169/3/20217(一)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之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的改变最明显。病变可分为四期,每期约1周。髓样肿胀期在患病的第1周,回肠下段的集合淋

3、巴结和孤立淋巴结增生肿胀,凸出粘膜表面,呈灰白色,质软,外形呈脑回状。镜下见上述淋巴组织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胞浆丰富,染色较浅,核圆,常偏在一侧。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胞浆内吞噬有红细胞、淋巴细胞、细胞碎屑及伤寒杆菌等,称为伤寒细胞。这些细胞常聚集成堆,形成伤寒性肉芽肿,为伤寒病变特点之一。9/3/20218伤寒髓样肿胀期图中可见肿胀的集合淋巴小结及孤立淋巴小结9/3/202199/3/2021109/3/202111坏死期第2周,髓样肿胀的淋巴结和覆盖在其表面的肠粘膜发生坏死,呈灰污色。坏死部分凹陷,其周围的淋

4、巴组织略高凸,故呈脐状。镜下见坏死组织呈一片染成红色无结构的物质。溃疡形成期第3周,坏死组织逐渐脱落形成溃疡。典型的伤寒溃疡为椭圆形或小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互相平行。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严重者可达浆膜,甚至引起穿孔。9/3/2021129/3/2021139/3/202114伤寒溃疡期 图中可见三个椭圆形溃疡,边缘稍隆起,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9/3/202115溃疡愈合期第4周,溃疡底部的坏死物完全脱落,并从底部长出肉芽组织,逐渐将溃疡填平,表面的粘膜再生而使溃疡完全愈合。(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肠系

5、膜淋巴结回肠下段的淋巴结显著肿大、充血、质软。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充满巨噬细胞,并有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9/3/202116脾脏肿大3倍~4倍,包膜紧张。切面呈暗红色,质甚软,脾小结结构不清。镜下见巨噬细胞弥漫增生,并可有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肝脏肿大,肝细胞呈混浊肿胀或脂肪变,肝窦内充满巨噬细胞,可有伤寒肉芽肿和灶状坏死形成。骨髓亦有伤寒性肉芽肿及灶性坏死。血液中粒细胞减少,可能是骨髓中巨噬细胞的挤压作用及受细菌毒素的抑制所致。9/3/202117(三)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心肌和肾脏都可发生细胞肿胀。由于细菌毒

6、素对心肌的影响或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引起重脉、缓脉。皮肤和肌肉表皮下毛细血管内的细菌栓塞可形成玫瑰疹。腹直肌及大腿内收肌可发生凝固性坏死,临床上可出现肌痛及皮肤感觉过敏。9/3/202118★胆囊伤寒杆菌由血道侵入胆囊,即在胆汁中繁殖,并不断排入肠中。伤寒病人在临床上虽已痊愈,但细菌在胆道中尚可继续生存,故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带菌者,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四、并发症1、肠出血和肠穿孔溃疡较深,血管遭受破坏,可引起出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当溃疡穿过肌层,则容易发生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9/3/2021192、支气管肺炎以小

7、儿多见,常因抵抗力下降,继发肺炎球菌或其他呼吸道细菌感染所致。五、结局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伤寒一般经过4周~5周就可痊愈,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自从使用抗生素治疗伤寒以后,病程显著缩短,临床症状也大为减轻,但复发率也有一定增加。9/3/202120第三节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儿童发病率一般较高。主要病变为结肠粘膜的纤维素性炎。临床症状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频繁排粘液脓性便或脓血性便。9/3/202121一、病因

8、及传染途径病原体痢疾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的短杆菌。传染源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染。二、发病机制痢疾杆菌对粘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力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细菌裂解后产生的内毒素也是致病的一个因素。9/3/202122三、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根据肠道炎症特征,全身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