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ID:39643072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8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_第1页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_第2页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_第3页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_第4页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_第5页
资源描述: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确立自信学习反驳教学目标1.学习反驳的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反驳的技巧。教学过程一、话题探讨1.故事激趣:抗战时期,厦门大学从英国请来一位教授讲学,校长萨本栋以礼相待,这位教授却在酒宴上大放厥词,说什么厦门大学还不如“英伦三岛的中心小学校”。萨本栋校长解释说:“抗战时期,因陋就简,但教学质量,厦大一向从严。”英国教授却说:“欧美开风气之先导,执科学之牛耳。敝国有诗圣拜伦、雪莱,剧圣莎士比亚,现代生物学之父达尔文,力学之父牛顿。可叹泱泱中华,国运蹇促,岂可奢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邦乎?”萨本栋校长当即反驳:“教授

2、先生,你别忘了,中国的李白、杜甫如彗星经天之日,英伦还是中世纪蒙昧莽荒之时,中国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之际,达尔文之父乃其祖不知在哪里?”英教授又说:“校长阁下,请记住,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伍斯特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造就了您的学识和才能!”萨本栋校长寸步不让地说:“博士先生,我提醒您,中华文明曾经震惊世界,没有中国远古的四大发明也决不会有大不列颠帝国的近代产业革命。”2.请同学思考材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不难从材料中领悟出精神内涵和论辩特点。3.感悟话题自信就是“信自”,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么呢?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一些潜力,都有一些别人不如的

3、地方,所以,要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只有这样才可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有了自信,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困难;有了自信,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克服卑怯;有了自信,人才会虚心讨教、诚恳学习、扬长补短;有了自信,人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可以说,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了,还会有什么主动的行为呢?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下是一个人的悲哀。在现代的中国、现代的世界,需要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人,这种人首先具备的素质便是自信,畏畏缩缩、犹犹豫豫的作风必为时代所淘汰。当然,自信建立在自明的基础上,与目空一切、自高自大是两回事。二、反驳方法指导1

4、.列举实例,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反驳方法。⑴直接反驳法:直接批驳对方观点、论据、论证的方法。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⑵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方论题的虚假。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与谈。孔明反驳道:我主刘

5、备虽人民稀少,兵不满千,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刘琮投降,我主不知,且不愿乘乱夺同宗基业,实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因我主不愿弃其人民,甘于同败。此乃考虑国家大计,社稷安危的聪明仁义之主,而非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⑶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古时候,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

6、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⑷例证法: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张。”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及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

7、制度。”⑸对比法:既提出正面观点和论据,也摆出反面观点和反面论据,让对方在比较中确信正面观点的合理性。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人家,怎样才能使我国获利呢?”孟子说:“大王怎么能开口谈利呢?要讲仁义。大王这样说,大夫、士人、百姓也会这样说。这样全国上下追逐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在一个国家里,杀死国君的是贵族。这些贵族的产业和势力不能不说是很大了,如果大王先讲利益后讲仁义,那些贵族不把大王的产业夺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没有讲仁德的人会遗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理的人会犯上作乱的.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益呢?⑹比喻法:用生动形象的

8、事例作巧妙的比喻。(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总理)“台湾人民都不想回归中国,为何中国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