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ID:39643984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8

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_第1页
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_第2页
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研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为“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寻找支撑点  今年暑假以来,市教育局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号召,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热潮。眼下,我市中小学的广大教师都在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这项活动。如何进一步认识“比”、“访”活动?如何将这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推力?本报特邀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邹从容撰写文章,阐述有关观点和建议,与我市广大校长、教师共享。  “比”、“访”活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  “比”、“访”活动

2、的基本宗旨是“新目标、新机制、新课改、新技能”。这正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毋庸置疑,课改的关键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教师职业规范。“四新”即在“建立教学新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目标指引下,通过“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新评价机制,来保障教师提高“授之以渔”的新技能,从而引导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作为校(园)长,应认识到本活动是我省践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自上而下地提出总体要求。当然,更需要以校(园)为本自下而上予以落实与创

3、新。在实施过程中,各校(园)应把握教师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功,开展以案例剖析为主的各种专题研修,建立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交流制度推动“比”、“访”活动,进而全力打造教师队伍基于问题解决的研修能力。  “比”、“访”活动是全员性的校本研修  一些人认为,“比”、“访”活动参与对象为任课老师(比教学),班主任(访万家)。教育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评价本活动的首要指标是全员参与。这次活动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常态行为,所有校(园)内应建立相关督导制度,确保不同层面的人员都有具体

4、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并行,从而确保形成活动良好的运行机制。因此,全程参与、全员受益应成为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比”、“访”活动规则与评比要求是对活动宗旨的一个具体说明,指向教师发展。如果仅仅凭借分数或等级,而忽视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无疑将走向死胡同。应承认不同地域、不同校情、不同学情、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教师具有差异性。因此,活动不能只关注相对性评价,忽视内差异评价,而应有明确的目标、公正的要求与人情味的关怀。  在自评与他评过程中,应把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自我研修

5、作为校本研修的核心考评要求,才有打造长效机制的动力。  把握“比”、“访”活动实施的关键  在研课活动中,以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为具体目标,基于问题的解决,即分析学情、教情与目标的落差,把握一个核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落实两个主体:教师为教的主体,学生为学的主体,整合每一节课的六要素,如,取舍教学资源、把握教学结构和节奏、运用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管理评价。在家访活动中,把握个案心理、生理发展需求,关注具体情境下行为的观察与归因剖析,再寻找相关对策。  实践证明,共同问题能把教师凝聚起来。鼓励

6、相同学科、相同学段、相同兴趣爱好的教师形成不同的研修团队,改变仅有的研究单元——教研组(或年级组)单兵作战的状况,进一步丰富学校团队合作文化,促进“比”、“访”活动纵深发展。  今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是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迫切呼唤从教育规律出发,办儿童的学校、教师的学校。而每一所学校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校本研究呼之欲出。小课题自然成为校本研究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节点。  以小课题研究为支撑点,促使教师在“比”和“访”活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

7、个个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的实效性。呈问题螺旋式推进的小课题研修模式无疑是“比”、“访”活动的加速器。  需要说明的是,“比”、“访”活动体现了教学为主、育人为先,两者并非各行其道。以小课题为载体,“课外访”为“课内比”提供学情诊断依据,“课内比”帮助“课外访”确立活动目标,从而促进课内外同步发展,教与学协调发展。  总之,基于课题研修,让教师把在职研修变为一种职业习惯,“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