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老子

孔子、孟子、老子

ID:39651820

大小:332.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7-08

孔子、孟子、老子_第1页
孔子、孟子、老子_第2页
孔子、孟子、老子_第3页
孔子、孟子、老子_第4页
孔子、孟子、老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孟子、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他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他删修《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论语”是语言的论纂的意思。《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

2、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第二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事理通达,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便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逾越法度规矩。【解析】这是孔子在说他自己的人生历程。今天“二十弱冠,三十而立,

3、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第六则: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

4、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

5、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直到现在,爱山、爱水,以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君之病在肌肤(之+名,助,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动+之,代,它)两狼之并驱如故(之+动,助,取消句子独立性)辍耕之垄上(之+方位、处所,动,去)久之,

6、目似暝,意暇甚(形+之,助,凑音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名之不动,助,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名之动,疑问句,助,宾语前置的标志)之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3.一僧欲之南海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5.此何难之有?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8.君将哀而生之乎?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10.汝之百折不挠,实可百折不挠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代词,这)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助词,的)3.一僧欲之南海(动词,去)4.

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代词,它)5.此何难之有?(助词,提宾标志)6.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助词,定后标志)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8.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词,他)10.汝之百折不挠,实可百折不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A.①今俞瑱得之②乃令吴玉守之(代词,它)2.D.①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助词,提宾标志;代词,这件事)3.D.①决狱之术多如此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8、)4.A.①童子亦欲学之乎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5.B.①及项梁之薛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动词,去;助词,的)6.D.①譬之烟云之过眼②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7.C.①若中心愿之乎②非曰能之,愿学焉(代词,这样)8.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C.①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