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

ID:39651942

大小:79.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绿》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绿色的图片,用图片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对比、联想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情感态度价值观

2、目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对比、联想的运用。2、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教学难点】9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熟读课文。3.让学生课前预习4.背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文导入:(ppt展示图片)绿色位于光谱的中间,是平衡色。象征着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机。绿色是生命蓬勃发展的象征,绿色孕育着生命,绿色滋润着生命。而在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笔下,更是赋与了绿多姿的风采和别样的生命。今天,我们来鉴赏学习他的散文名篇——《绿》。1924年的朱自清先生,在

3、经历蓬勃发展的“五四运动”之后,他仿佛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仿佛感受到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9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

4、平,年仅50岁。3.背景简介:《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在散文作品里,《绿》这篇散文随着对“绿”描写的逐步深化,作者感情的逐步发展,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和倾慕热爱之情,所反映的正是“五四”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下列字读音:(ppt展示)xiāngjùbóliǔyì镶踞薄阴几绺挹qióngshūxiézǐléng穹倏皱缬尘滓棱角shíchàyùnmóulàijū什刹蕴蓄明眸善睐掬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为散文,往往有文

5、眼或者说有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你觉得是哪一句?明确:“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2、让作者感到惊诧的是——绿,梅雨潭的绿。那么梅雨潭什么样的绿让作者感到惊诧呢?明确:奇异、醉人3、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观察的角度是什么?作者观察到了什么?9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个观察点:亭边    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4、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观察角度是什么?看到了哪些景致。明确:第三个观察

6、点: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绿的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教师: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三、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1、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路的(即作者依次写了哪几处景致)?明确:作者由远而近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了梅雨潭的绿。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你学过这种写法吗?)9明确: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交待梅雨潭形成

7、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渲染梅雨潭之绿的周围的环境。写“山、岩、亭、天、草”是为了衬托梅雨瀑的美,而写梅雨瀑又是为了衬托出梅雨潭的绿的美。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1、赏析文段:“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