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雅乐与郑声

孔子论雅乐与郑声

ID:39652033

大小:20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8

孔子论雅乐与郑声_第1页
孔子论雅乐与郑声_第2页
孔子论雅乐与郑声_第3页
孔子论雅乐与郑声_第4页
孔子论雅乐与郑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论雅乐与郑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雅乐与郑声产生背景:1.春秋末期——重大变革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2.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有了明显变化奴隶制走向崩溃,代表封建制的新兴力量开始壮大。3.“天道”——“人道”过渡,重视人的作用简介:雅乐:即“优雅的音乐”。他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孔子关于雅乐与郑声的论述观点

2、:提倡雅乐,反对郑声。“行夏之时,乘殷之輅,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雅乐——修身养性;郑声——私欲泛滥特点:雅乐——平和中正,节奏缓慢。“尽美矣,又尽善也”郑声——节奏强烈,曲调变化大。或缠绵悱恻,富有感官刺激性。反映先秦文论特点1.乐为政治、伦理、道德修养服务。2.文学思想与文学理论批评相结合。以“仁”为核心。体现“诗教”的文论观。3.体现美与善的矛盾统一思想。善是内在评价“美与

3、善是统一的。美与善都以功利性为标准”——苏格拉底影响:1.弘扬了“仁”的思想,体现了美与善的文论观。2.孔子贬斥郑声新乐的思想,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看不起民间新文艺,把戏曲、小说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低贱之作的重要根源。3.就现代社会来说,它的一些思想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一部分。继承和发扬新雅乐1.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2.中国雅乐以及宫廷音乐并没有进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体系中去,造成中国宫廷音乐式微的状况。3.在音乐《子衿》中,体会雅乐的特点及传达出来的思想

4、,并说说你对文化传承的观点。对当代的影响1.雅乐中修身养性的特点,对处于社会节奏加快的当代来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较好的为人途径。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还存在各种矛盾。不和谐的因素随处可见。“仁”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总结孔子的这一文论观点是孔子以“诗教”文论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些特点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