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

ID:39669844

大小:217.7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08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_第1页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_第2页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_第3页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_第4页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对象:转入资本主义生产研究,本篇限于生产过程的本质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研究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过程、方法、规律。结构共5章,第5章-----剩余价值的实质和来源;第6章----通过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于可变资本,通过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机器等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第7章-----分析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剩余价值率。第8章----本章才正式讲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舍象掉技术进步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发展。第9章-----剩余价值量——绝对量和相对量统一考虑

2、:剩余价值量除取决于剩余价值率,还取决于工人人数,即可变资本量的大小。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总体介绍;1.中心:剩余价值来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创造使用价值,价值形成过程-——生产剩余价值。二重性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劳动过程——一般——生产力2.结构:价值增殖过程——特殊——生产关系3.生产过程二重性产生的原由:劳动二重性,二者的对立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在生产过程中的体现。内容分述1.劳动过程: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人与自然之间变换物质的

3、过程一般劳动过程,即劳动过程的一般社会性质(2)从劳动过程结果看劳动过程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后二者构成生产资料。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从连续性角度考察,同一劳动的结果会充当另一劳动过程的条件,即劳动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有些产品直接用于生活消费,有些用语生产消费。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说明,与活劳动结合是其使用价值保存和实现的唯一条件。因此,生产中活劳动是唯一主动的积极要素。(3)上面是抽象考察劳动过程。如果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替资本家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的目的是

4、使用价值,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剩余价值。(2)价值的形成过程:先从质的方面考察——定性研究。质的规定,即所谓的假设前提:1)避开各种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确定各种劳动的同一性(抽象劳动);2)避开劳动在各空间上、时间上的差别,将其看成是同一劳动的不同阶段(静态分析)。量的考察:1)产品中生产资料的量,2)活劳动的量;(3)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比较价值形成过程和增殖过程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当活劳动时间延长到劳动力价值之上才会有增殖。有了增殖,货币才变为资本。价值增殖过程是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矛盾的转化劳

5、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矛盾的统一——商品生产的过程,转化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矛盾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计算价值量的正常条件:1)正常的生产条件(平均技术条件、环境);1)劳动力的正常标准:平均熟练程度、技巧、速度;3)生产资料的合理消耗(平均消耗量)。复杂劳动应还原为简单劳动。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在生产要素上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对立。劳动二重性与劳动结果二重性新价值的创造劳动的量抽象劳动的量(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就价值的转移劳动的质具体有用劳动二重性新价值的创

6、造和旧价值的转移(劳动结果的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的不同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1.主观因素(劳动)和客观因素(生产资料)2.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转移的特点:(1)旧价值随生产资料形态改变而转移;(2)各部分性质不同而转移方式不同:一次性,分次;(3)转移的价值以其自身价值为限(4)转移旧价值是劳动的附带结果;(5)旧价值是再现到产品中,而不是被再生产出来1.劳动力价值的再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与上述不同:劳动力是主动因素,它的使用不

7、会停留在再生产其价值的界限,它会创造一个余额。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职能豫付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因其不改变其价值量,叫不变资本;预付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第七章剩余价值率前面考察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对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对力,都是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的表现形式,前者表现在过程上,后者表现在要素上。现在获得统一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率。1.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2.生产结果上产品价值的构成:c,v,m3.预付资本:C,不变资本c,

8、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4.必要劳动,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补偿可变资本的劳动,其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时间:5.剩余价值率的本质是剥削率。5.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第八章工作日工作日的界限:资本主义的对立还表现在工作日上: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的特点:可分性和可变性,但有界性(上界:自然界限,包括自然时间,身体界限和道德界限;下界: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