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

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

ID:39673648

大小:393.82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7-08

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_第1页
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_第2页
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_第3页
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_第4页
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社会问题的理论观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析社會問題的理論觀點侯東成講授1社會病理學觀點主要概念分析與定義治療策略評論2主要概念有機類比論社會如同有機體,政府有如人的頭部個人失調依賴者、精神不健全者、罪犯社會失調社會結構功能失調,不能協助個人發展,造成社會混亂、經濟蕭條、無規範等亂象3分析與定義社會問題之成因在社會化失敗道德規範未能傳遞到下一代社會問題因此是違背社會道德期望的行為與情況4治療策略施行道德教育改造人推行優生運動改革社會環境與社會制度5評論社會達爾文主義論證不夠科學看法過於主觀、常是出於義憤6社會解組觀點主要概念分析與定義治療策略評論7主要概念文化失調工業化、都市化造成有序的社會解組

2、無規範、迷亂狀態(anomie)8分析與定義社會變遷→社會解組(規範喪失、規範衝突、規範崩潰)→社會問題社會問題是由於社會快速變遷導致社會解組而帶來的社會失去規範的情況9治療策略將社會引回平衡,使社會組織系統重整而持續運作策略有三:對社會問題進行科學與理性的分析找出導致解組的原因,使其恢復平衡重估舊規範,減低變化太快的部分;訂定新規範,加速變化太慢的部分10評論過於科技決定論,單一因素不足以決定複雜的社會問題規範分歧不見得會造成社會解組,此種觀點與多元社會的事實不符11價值衝突觀點主要概念分析與定義治療策略評論12主要概念本理論認為偏差的界定,並非是全民公

3、共意志的表現,而是有權力者(如統治階級、資本家…)的價值觀與信仰的體現而已。所以,對偏差行為的研究重點,應集中在偏差行為被政府界定為偏差的過程,以及不同的權力與利益團體對刑事立法及刑事執法的影響等。也就是說,衝突論認為法律並非被設計用來維持社會的安定與進步,偏差行為者亦非蓄意侵犯他人權利之邪惡的人,偏差行為必須在社會之政治經濟環境中去尋找答案。13分析與定義分析:社會是複雜的,價值是多元的,利益是衝突的社會問題起因於不同利益團體間利害衝突有權階級掌握社會問題釋義權定義:社會問題是與某些群體的價值不相容的社會情況14治療策略不同利益團體間互相協調與妥協,一般

4、而言有下列三種協調形式:協議交易控制15評論價值衝突論以有權階級觀點看帶社會問題,難免給人有偏見之批評對於瞭解社會及社會結構貢獻不大對於如何解決社會問題缺乏研究16偏差行為觀點生物學理論心理學理論Merton的偏差行為理論Sutherland的差別結合論Cloward&Ohlin的機會理論Matza的中立化理論理性選擇理論17生物學理論遺傳基因的驅動論--Lombroso的天生犯罪人說(隔代遺傳)性染色體異常體形與身體結構說腦功能障礙說18心理學理論心理分析學派--本我的反社會衝動偏差是為減輕內心衝突,故意犯法以被懲罰刺激/反應與增強作用--偏差是為得到快

5、樂偏差是為減少痛苦反社會人格19Merton的偏差行為論Merton認為當社會所認可的價值及目標,與社會允許的合法手段間發生衝突,或根本無合法手段可循時,就會發生偏差行為。Merton依文化目標、社會合法手段兩個面向將偏差行為分為四類:創新型:如挪用公款、走私、詐欺…儀式型:如官僚作風、醫院沒有保證金、家屬沒有簽同意書前不開刀…逃避型:如吸毒、酗酒、乞食…反叛型:如革命分子…20Sutherland的差別結合論強調偏差行為是學習來的,主要是與親密團體(家庭、同儕團體…)的社會互動中學習來的。在長久與偏差團體強化式的接觸學習後,會進一步肯定偏差比不偏差更有利

6、。而偏差行為之差別結合的趨向及學習,會隨著接觸次數的頻率、接觸時間長短、優先順序、強度等的不同而異。21差別結合理論八大理論要素偏差行為是一種學習得來的行為偏差行為是與其他人在互動中學習得來的行為偏差行為學習的場所,主要是親密的初級團體偏差行為學習的內容為:偏差的技巧、偏差行為合理化的藉口以及偏差的態度等已知規範對於何者合法、何者非法的界定,會影響到偏差行為的特殊動機和驅力之方向偏差行為的產生,受偏差者所在環境的偏差趨向影響極深與偏差者接觸的頻率、持久性、優先性、強度上的不同,導致有不同的偏差行為產生偏差行為的學習與學習其他行為的機制一樣,但表現出的外貌則

7、是偏差次文化的價值與需求,與大社會的一般價值與需求不同22Cloward&Ohlin的機會理論認為偏差行為的產生,乃因偏差者之機會被剝奪,以致沒有機會合法地達成其意願或目的。因而偏向使用非法的方式,以致陷入偏差行為的惡性循環中。23Matza的中立化理論本理論認為偏差者對偏差行為合理化之技巧,或偏差者如何自以為是的解釋其偏差行為,是解釋偏差的重要因素。這種偏差行為合理化方式如下:責任之否認損害之否認被害人之否認對非難者之非難高度效忠其團體24標籤論觀點主要概念分析與定義治療策略評論25主要概念Lemert&Becker認為偏差行為有初級、次級兩個階段:初級

8、偏差指的是任何直接違反社會規範之行為,通常是情境式的,受瞬間刺激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