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

ID:39677373

大小:330.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9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_第1页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_第2页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6·中医研究2008年1月第21卷第1期TCMRes.January2008Vol.21No.1表1两组疗效对比(例)高及心脑肾重要器官供血失衡而引起的自身反馈性组别显效有效尤效总有效率/%463457040调节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效应,这种不尽完善代偿效治疗组0丹40522l3675应遗留有血压升高的病理现象。治疗的目的不应单·对照组6讨论纯谋求血压的下降,而必须谋求心、脑、肾血液供应高血压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中风”的恢复正常,故应因势利导,全面地谋求血流供应关等范畴,多责之于肝肾阴虚、心脉疲阻、阴虚阳亢或系的平

2、衡以及扶持机体的自稳调节功能应是辨证论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西医则认为本病属于中枢神治的最终目的。在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许多自稳调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全身性慢节的紊乱和各种平衡失常,如微循环障碍、植物神经性血管性疾病,易造成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穴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通过经络调节能显示其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固定在穴位里,起到长时间治疗优势。采用针灸辨证选穴进行埋线治疗能调节刺激穴位的目的,较之普通的针刺疗法效果更加显人体的神经及血管,刺激腺体的分泌,旺盛细胞的新著和持久。通过穴位刺激,使阴阳平衡,中枢神经系陈

3、代谢,改善心、脑、肾血流的供求不平衡,促进心、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得以恢复,周身动脉脑、肾病理改变的恢复〔31,进一步稳定血压。血管痉挛得以解除,血压恢复正常。经过临床观察,本疗法疗效确切,并可减轻患者针刺心俞可活血化寮,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外周长期服药之痛苦及其副作用,且简便易行、病人乐于阻力;血压点为经外奇穴,对应于颈椎交感神经节,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对穴位埋线治疗近年研究认为r’]通过对其刺激,不是因为兴奋了舒高血压的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血管运动中枢,而是由于抑制了缩血管运动中枢的参考文献:[1J中国高血压

4、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活动,使舒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相对增高,从而血(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压降低;辅以肝俞、肾俞养肝肾之阴,共奏平肝潜阳41-42.之功。肝肾阴虚配合命门、三阴交,以滋阴养血;心[2J贺俊民,陈忠和,韦贵康,等.刺激兔颈交感神经节及椎脉疲阻配合隔俞、血海,以活血化痪;肝阳上亢者,配动脉对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J].中国骨伤,2000,13合太冲、曲池以平肝潜阳;痰湿中阻者,配合脾俞、丰(3):144-146.隆以健脾除湿祛痰。穴位埋线辨证配穴遵循了中医[3]郭

5、兰.西药结合平衡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36例【JJ.的辨证思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气血,令其针灸临床杂志,1996,12(3);28.调达,而致和平”,而达降压之目的。收稿日期:2007-12-14现代研究显示:调节经络失衡是针灸治疗高血(编样侯勇谋)压的关键。从中医学科学的整体观念出发,血压升丈章编号:1001-6910(2008)01-0056-03·医史文献·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罗大中,梁嵘(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北京100029)摘要在纠正前医误诊误治的医案中,王氏刻意记录了大I为温病四

6、大家之一,医疗活动遍及江南。王氏在临“热证”的舌象,力倡以舌诊作为辨别“寒证”与“热证”的主证中尤重察舌验苔,并以此为据辨别疑似之证,为后要诊断方法之一,并于临床中舌脉并参,在某些脉象未能真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更可贵的是,王氏医案中保实反映病情的状况下,以舌诊准确地作出判断;同时王氏还留了大量前医误治的记录,为研究晚清江南医疗的将舌诊作为评价病情转归与预后的重要指标,拓宽了舌诊的真实状况提供了极好的资料。王孟英一生著述甚发展空间。关键词:医学家王孟英温病舌诊医案丰,其《归砚录》、《回春录》、《仁术志》等书内的医中图分类号:R2

7、41.25文献标志码,A案互有重复,故我们选择陆士愕所辑的《王孟英医王孟英是晚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医学家,被誉案)[’]作为研究对象,该书记载了前医误治的医案万方数据中医研究2008年1月第21卷第1期TCMRes.January2008Vol.21No.1352例,我们对这部分医案进行了统计与整理,来进直观而灵敏,因此他们选择的舌诊作为辨别寒热之一步分析王氏在纠误案中对舌诊的应用,及晚清江标准。如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曾对温病的舌诊作南地区舌诊的发展状况。了专门的论述。王孟英对叶等前辈之舌诊经验研习1晚清江南民间医生对温热病的

8、辨证方法认识颇深,他在《温热经纬》中批注《温热论》时写道:“至不足必验之于舌,乃治温热之要旨”t’1。在纠误医案中,以往我们通常认为清代温病名家辈出,而江南孟英感于前医多误于认热为寒,曾经发出“脉或不又是温病学家聚集之地,因此清代,尤其是晚清江南知,而苔黄黑燥,岂不见乎”的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