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

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

ID:39678165

大小:3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9

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_第1页
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_第2页
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_第3页
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_第4页
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紫禁城你知道如何消防吗?北京故宫全景从“镇火符“到各种灭火器械,古时故宫中人们如何对抗“火神”?雷击是火灾最主要的起因紫禁城始建于公元1406(明永乐十四年)。那一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设计者是蒯祥(1397年—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初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传说有房屋9999间半(1972年古建筑专家按照通行的“四柱一间”标准对故宫的房间进行了全面统计,其结果是有宫殿、楼堂980余座,房屋8707间)。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然而,次年即因雷击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事实上,在各类火灾中,雷

2、击引发者占了半数以上。时人称其为“天火”。北京的雷电天气,通常始于惊蛰,终于秋末。因此,雷击火灾多发在公历六月至八月间。此间,雷电易击中木质房屋而酿成大火。在现代社会,可以用避雷针防止雷击,但数百年前的古人的房屋通常是没有这种设备的,因此“天火”的屡屡发生几乎无可避免,且常常一发而不可收拾。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其实早在近千年前就已发明了避雷针的雏形。湖南现存的宋代慈岳寺塔重建于公元1100年左右,自塔顶有6条铁链沿6个角垂至地面上一定高度,用以防止雷击损坏;有的古塔还将这些铁链沉入水井,实现良好接地。此外,中国古代屋宇顶上的吻兽、龙嘴伸出的舌须,有的用铁链或铁丝通至地下,这些

3、都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但在古代由于缺少更加科学的计算、分析,所以原始的避雷针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而也并未被广泛采用。在故宫,有记录的雷击引发的火灾约有34起。最早有记载的,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八日的火灾。故宫三大殿因遭雷击引起火灾,大火熊熊,一时“势不可挡”。学府秘阁邻近三大殿之一的奉天殿(即今之太和殿)亦被殃及。其时,大学士杨荣率领300名勇士将御书、图籍抢运至东华门外,幸未被毁。而明成祖朱棣却十分惶恐,认为这场大火是老天对他的惩罚,失火当日就到太庙和社稷坛祭祀,祈求祖宗和上天保佑。但是上天和祖宗并未“护佑”朱棣的一片“忠心”,在这场大火之后的十几年时间内,宫

4、内几乎年年失火,所以,故宫三大殿直到19年之后才重新修复。然而,这次修复之后才过了3年,也就是公元1443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奉天殿又一次遭雷击起火。幸亏这次天降倾盆大雨,将大火浇灭。直至民国都没有装上的避雷针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雷击火灾,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四月。当晚,北京城雷雨大作,最为高大的奉天殿首先遭雷击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至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连同前面的文楼、武楼、奉天门、午门及两侧廊厅、朝房俱被焚毁。当时,不仅宫殿、门楼的木结构梁柱皆被烧塌落架,连不少台基、栏柱上的汉白玉构件都被烈火烧成了灰。由于,外朝的主要部分都被烧毁,皇帝只能在文华殿坐朝。这次

5、雷击引发的火灾,损失之大历史罕见,据文献记载,仅打扫烧焦残烬就动用了军工3万多人,每天是“寅入酉出”,此外还征用民间小车5000辆作为运载工具。直至民国年间,故宫仍然时常被雷击引发起火。1938年8月9日2时许,雷电击中景山万春亭。据载:“万春亭上层琉璃瓦顶殛(雷击)碎,东北、东南、西北三处琉璃瓦脊殛落,下面四角明柱被殛破裂,东南角明柱下面铁箍崩断,前面殿门被烟熏黑……正殿周围玻璃殛碎六块,正殿周围泥坯均有损坏,西面围墙墙头殛落一段……”虽然雷击未造成万春亭整体烧毁,但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后来,故宫博物院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对其进行了修复,并检讨了火灾原因,是因为当时条件所

6、限,未能为故宫内的建筑安装避雷针,又遭雷击的后果。不过,即使装了避雷针,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近年来仍然出现过雷击故宫的记录。1987年8月24日夜,故宫内景阳宫遭雷击起火,故宫消防队迅速出击,一边控制火势,一边抢运室内文物。大火扑灭后,除景阳宫屋顶被损外,室内文物均未遭损。用火之慎与不慎除了雷击引火外,用火不慎也是故宫失火的重要起因。宫中用火最多的是冬季。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生炉子供暖,次年二月二日“龙抬头”才撤火,四个月的生火供暖季,数百个火炉、火盒,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乾清宫是失火次数最多的地方,由于它是寝宫,生活上用火较多,失慎的机会也就越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失火却

7、是可以避免的。据文献记载,明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日到翌年的正月十五,宫中搭起许多牌楼,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紫禁城内的建筑物都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在木架结构中,玩弄明火,非常容易造成火灾。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宁王宸濠给皇帝献了一种奇巧的花灯,并派人到宫中悬挂,板墙上、木柱上,到处是灯,一时“走火”,把乾清宫、坤宁宫烧光。眼看宫中失火,火光冲天,武宗朱厚照却高兴地说:“好一棚大烟火!”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皇宫内又因太监燃放烟花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灾七八次。明清两朝,按占据紫禁城的时间来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