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

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

ID:39678596

大小:1021.03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7-09

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_第1页
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_第2页
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_第3页
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_第4页
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 第13章 液相色谱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3章液相色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柱色谱法第三节薄层色谱法第四节纸色谱法第一节概述一、色谱法(chromatography)1、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创立植物色素的分离2、现在: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并加以分析固定相——除了固体,还可以是液体流动相——液体或气体色谱柱——各种材质和尺寸被分离组分——不再仅局限于有色物质动画色谱法(层析法)利用物质在不同的两相中溶解、吸附、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达到分离。二、色谱法分类(一)按两相分子的聚集状态分流动相固定相类型

2、液体固体液-固色谱液相色谱(LC)液体液体液-液色谱气体固体气-固色谱气相色谱(GC)气体液体气-液色谱(二)按分离机理分类吸附色谱谱(adsorption~):利用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分配色谱谱(partition~):利用分配系数的不同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分子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利用排阻作用力的不同(三)按操作形式分类柱色谱平面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色谱法简单分类填充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柱色谱法经典液相柱色谱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平板色谱法纸色谱法逆流分配色谱法超

3、临界流体色谱法三、色谱法的特点优点:“三高”、“一快”、“一广”高选择性——可将性质相似的组分分开高效能——反复多次利用组分性质的差异产生很好分离效果高灵敏度——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分析速度快——几~几十分钟完成分离一次可以测多种样品应用范围广——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化学衍生化再色谱分离、分析缺点:对未知物分析的定性专属性差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联用(GC-MS,LC-MS)色谱法的重要地位19678567•教材内容•药学领域的重要性中国药典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2000年版二部收载品种19671699HPLC848567•后期课程与考研

4、经典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经典液相色谱:固定相颗粒较大且不均匀常压下输送流动相柱效较低分析周期长现代液相色谱:固定相颗粒小且均匀高压下输送流动相柱效较高分析周期短第二节柱色谱法一、液-固吸附柱色谱法二、液-液分配柱色谱法三、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四、分子排阻柱色谱法一、液-固吸附柱色谱法AdsorptionChromatography(一)分离原理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利用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吸附中心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1+21212组分极性吸附力溶解度冼脱次序1大强小后2小弱大先吸附→解吸→再吸附→

5、再解吸→反复多次洗脱→被测组分分配系数不同→差速迁移→分离(二)几个术语和公式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流出曲线(色谱图,chromatogram):电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基线(baseline):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稳定—平直直线)色谱峰:流出曲线上突起部分2.保留时间tR保留体积VR3.分配系数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K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K与T有关。4.保留比溶剂通过色谱柱的时间(tm)R溶质通过色谱柱的时间(tR)tR=tm+ts5.保留体积、保留时间与分配系数的关系tmtm111R

6、tRtmtstsCsVsVs111KtmCmVmVmVstRtm(1K)VRVm(1KVs)Vm一定的色谱条件下,tm、Vs、Vm为定值,tR、VR与K成线性关系组分吸附力CsKtRVR1强大大长大2弱小小短小tR是定性参数,主要取决于组分的性质。(三)常用吸附剂:多孔、微粒状物质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1.吸附中心的多少2.吸附中心于与被吸附物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吸附中心↑,形成氢键能力↑,吸附能力↑常用的吸附剂有(1)硅胶;(2)氧化铝;(3)聚酰胺硅胶(SiO2·H2O)结构:内部——硅氧交联结构→多孔结构表面——有硅醇基

7、→氢键作用→吸附活性中心特性:吸水→形成水合硅醇基→失活→105~1100C烘干30分钟(可逆失水)→吸附力最大含水量越大,活性级越大,活性越弱,吸附能力越小适用:分析酸性或中性物质(四)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依据被测组分、吸附剂和流动相的性质1.被测组分性质(极性大小)A.基本母核相同基团极性↑分子极性↑极性基团数↑分子极性↑常见的化合物极性大小顺序:烷烃<烯烃<醚类<硝基化合物<二甲胺<脂类<酮类<醛类<硫醇<胺类<酰胺<醇类<酚类<羧酸类B.分子双键数↑,共轭度↑,分子极性↑C.取代基空间排列OHCOO

8、↑,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能力↑强极性物质——选择弱吸附剂弱极性物质——选择强吸附剂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