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批评_对读者的多重解读

读者反应批评_对读者的多重解读

ID:39678826

大小:161.7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9

读者反应批评_对读者的多重解读_第1页
读者反应批评_对读者的多重解读_第2页
读者反应批评_对读者的多重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者反应批评_对读者的多重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7读者反应批评:对读者的多重解读路静[2]摘要:读者反应批评家对“读者”的不同定义反映了他分析的手段。”,发读者反应批评之先声。们在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吉布森迈克尔·里法泰尔提出了“超级读者”的概念,意指从事与里法泰尔强调文本的客观性及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规理论的群体,如诗人、批评家、诗歌翻译家、学者等。里法泰尔定性,采用的仍是结构主义方法;伊瑟尔向前迈进了一步,认为,通过分析诗的语言在这一群体身上引起的效果,就能把强调读者主动参与制造文本的意义,是作品的共同创造那些具有诗歌意义的语言特征分离出来。里法泰尔依然坚持文本的客观性,他认为意义在文本的语言当中,但它

2、随着读者者;费什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他认为阅读是体验,而不是一步一步的阅读反应而反映出来。意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对文本意义的解释;而卡勒则把制定理论的任务放在了首离开读者的反应,意义不可能得到准确阐述。但他把读者纳位,把具体的批评阐释放到了从属地位;而针对现实读者入研究视野,把“超级读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不是为了对这一展开的实证研究,因其采用的定性定量的实验研究方法,特殊群体进行深入研究,而是为了具体说明富有诗意的语言可为文学研究的某些领域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的答案。特征,他仅仅是把读者当做寻找特点的工具使用。他研究哪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文学批评;读者与文本些语言特征使读者产生反应,但反

3、应的具体内容不在他的考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察范围之内,他的关注点依然是文本的语言特征,因而也就放文章编号:1001-490X(2011)7-216-02弃了对反应的主观因素的考察。作者: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韦恩·布思在1961年出版的《小说修辞学》使“隐含的作春,130012者”概念进入文学研究视野。受此启发,伊瑟尔就将其在1974年出版的一本论文集命名为《隐含的读者》。他在该书的引言由于研究的重心及方法的不同,同时也是为了研究的方中指出,这一概念“既包括了文本对潜在意义的预先建构,也[3]便,理论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色各样的读者概念。从大的包括了读者

4、通过阅读过程对这种潜在意义的实现。”也就是范畴来看,我们可将其分为“假想的读者”以及“真实的读者”。说,这一概念既肯定了文本结构对读者的制约,同时也强调了吉布森的“冒牌读者”,里法泰尔的“超级读者”,伊瑟尔的“隐含读者在意义实现过程中的能动性。在他1978年出版的《阅读的读者”,费什的“有知识的读者”,卡勒的“有能力的读者”等,行为:审美响应理论》中,他对隐含读者又进一步做了解释,都属于前者,他们是读者理论家们研究的重点;而真实的读者则“如果我们试图理解由文学作品产生的效果和引起的读者响是指那些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环境中的实实在在的人,他们以多应,我们就必须在不以任何方式预先确定读者的特性

5、或者他种方式阅读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的历史情境的条件下,考虑他的存在。由于想用一个更好的术语,我们可以把他称为‘隐含的读者’。它体现了一部文学一假想的读者作品发挥其效果所必不可少的所有那些部署———这些部署不吉布森提出了“冒牌读者”这一概念。他将作者与说话者是由外在的经验现实设定的,而是由本文自身设定的。理所之间的区别类推到了读者与冒牌读者身上。在他看来,每一次当然,作为一种概念,‘隐含的读者’的本质牢固地存在于本文文学体验中都存在着两类读者,一类是膝上摊放着书本的真实的结构之中,它是一种结构,决不能把它和任何真实读者等同[4]读者,但他由于生活的历史环境等原因,会显得神秘难

6、测甚至离起来。”在伊瑟尔看来,文本是一个潜在结构,但是只有读者题太远;而另一个是假想的读者,即冒牌读者,真实的读者穿上依据他的文学外的准则、价值观、经验等才能将其具体化,而他的装束、戴上他的面具以便体验语言。“为了体验这种经历,意义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对预期进行调整和更改的我们得按照语言所要求的去采取那套态度和品质,我们如果不过程。但是如何避免读者在此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呢,隐含[1]能那样,就会把书抛开不读了。”也就是说,真实的读者会按的读者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霍拉勃曾说过:“他(指伊瑟尔)照作品的要求去采取态度和品质,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不同感受是在寻求一种‘超验范型’,也可以叫做‘

7、现象学的读者’,体现程度,按照作品的语言重新创造自己。由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着所有那些文学作品实现自己的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先决条[5]看出,在吉布森看来,作品规定着读者的阅读,因此,他的文学观件;同时制止了经验主义的介入。”但是,在文本决定性与读点依然是以文本为中心的,他承认文学作品的独特性,承认作品者能动性的关系中,二者到底孰轻孰重,伊瑟尔虽未完全说的意义是存在于书页上的词里的。在这一层面上,他并没有超明,但看上去他似乎更看重后者。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