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39686118

大小:234.0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9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1学期高二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战国时代的‘士’,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通称。……他们虽然不是一个阶级,但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阶级。”“士”在当时充当的主要角色是(  )A.地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B.诸侯争霸和兼并的倡导者C.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者D.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2.“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  )A.仁B.礼C.孝D.忠3.战国时期

2、,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该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4.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该学派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5.西方史学家提出,战国时期的“中国秩序是在□□思想出现以后才恢复的,该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材料中的“□□”应是(  )A.儒家B

3、.道家C.法家D.墨家6.战国时期的某学派成员,“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该学派是(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7.杂家是战国时期产生最晚的学派。《汉书·艺文志》说:“-11-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由此可见,“杂”是指(  )A.势力弱小B.不入主流C.因循守旧D.兼收并蓄8.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中国由分裂

4、走向统一9.《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指A.发展工商业B.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10.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

5、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11.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12.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哗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6、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13.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洪秀全“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D.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14.董仲舒“-11-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不仅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还使宗法等级制度拥有了天经地义的人性色彩”。据此,董仲舒的思想A.融合了道家思想主张B.为封建统治合理性提供

7、了理论依据C.强化了“天”的意志D.创建了以血缘为本的家国同构体制15.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贵儒”又“尊道”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16.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此处程颐所说的“理”A.包括宇

8、宙间的普遍法则B.指儒家伦理C.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D.源于人的内心17.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