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39687656

大小:66.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9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

2、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点。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

3、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

4、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13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C.晋

5、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D.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2.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B.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C.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

6、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B.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C.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

7、、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13学会会员。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爱恩、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可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