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

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

ID:39692070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9

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_第1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_第2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_第3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_第4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活动步骤:一、园长宣布本次家长会的主题。二、幼小衔接活动二、大班全年级召开家长会。五、由祁老师讲话,介绍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一)、幼小衔接研究的意义1、树立正确"幼小衔接"观念.  给家长和老师以正确的指导态度和观念。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  2、寻找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训练策略.  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指导和培养,使大班幼儿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缩短适应期。  3、研究小幼教育的系统性,一致性,为教育研究提供素材.  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大班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二)、幼小衔接的

2、原因------为什么衔接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成长要经过许多的关键期和危机期。三岁入幼儿园时,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出现了第一个危机期或适应期,产生分离焦虑,自我意识已形成。  六岁从幼儿园入小学,又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又出现一个危机期或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既感到自己长大了,在身体、年龄等方面长大了,但在心理上还不很成熟,这就出现了心理上的矛盾,既要独立,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现象。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特点,只要及时的注意,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把此现象降到最低。(三)、幼小衔接的内容------衔接什么1、激发良好愿望,提升

3、学习兴趣:  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并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学和小学老师恐吓、吓唬孩子。2、提升学习兴趣:让学习象游戏一样有趣----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赞美孩子----"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精神奖励为主。  消除学习辛苦的印象----让孩子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有动力就不觉得辛苦。  让孩子领略学习的成就感---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和赞许,会增强自信心、求知欲、满足感,而养

4、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3、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即学习的能力。  观察能力---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周围同学,街道周边标志物等)2、专注能力---起到决定作用。要求孩子做事情专注的做10分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奇东西干扰等。(四)养成孩子的好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

5、事"。读书能培养专注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读书是主要学习手段之一,培养孩子爱读书:首先家长要爱读书;多与孩子共同读书,作为消遣;选择适合孩子的书,避免大部头书吓倒孩子;让孩子随手可及喜欢的图书;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广泛阅读;和孩子讨论读后感等。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

6、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阅读、背诵不是任务。  听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

7、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表达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