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假食品的鉴别

掺假食品的鉴别

ID:39693671

大小:57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9

掺假食品的鉴别_第1页
掺假食品的鉴别_第2页
掺假食品的鉴别_第3页
掺假食品的鉴别_第4页
掺假食品的鉴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掺假食品的鉴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化学何丽芳03088012一.掺假食品的鉴别1.牛奶中掺豆浆的鉴定原理:牛奶的成分:成分水脂肪蛋白质酪蛋白乳糖白蛋白灰分含量(%)87.53.753.403.004.750.400.75牛奶豆浆在牛奶中掺入豆浆,尽管此时牛奶的密度,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豆浆中几乎不含淀粉,而含约25%碳水化合物(主要有蔗糖.水苏糖.阿拉伯半乳糖等),它们遇碘后显污绿色,可利用此鉴定.鉴定: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正常牛奶和掺豆浆牛奶2ml,再分别加入约2~3滴碘水,混匀后观察两支试管中颜色的不同变化.正常牛奶显橙色,而掺豆浆牛奶显2.掺蔗糖蜂蜜的鉴定原理:蜂蜜

2、是人们所喜爱的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正常蜂蜜主要成分为: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水非糖物质.矿物质&有机酸含量65%~81%8%16%~25%5%污绿色鉴定: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掺糖蜂蜜样品约1ml,再加水约4ml,振荡搅拌,如有混浊或沉淀,再滴加2滴1%AgNO3,若有絮状物产生就证明此蜂蜜中掺有蔗糖.二.食品中的微量有害元素*油条中微油量铝的鉴定为了使油条松脆可口,揉面时,每500g面粉约加入10g明矾(KAl(SO4)212H2O)和若干苏打(NaCO3),Al3++3H2O=Al(OH)3+3H+2H++CO32+=H2O+CO2铝的危害:能引起痴呆,骨痛,贫血,甲状腺功

3、能降低,胃液分泌减少等多种疾病.铝不仅能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还能损害心脏.当铝进入人体后,可形成牢固的,难以消化的配位化合物,使其毒性增加.取一小块油条切碎放入坩埚中,在电炉上低温炭化,待浓烟散尽,放入高温炉中炭化,到坩埚内物质呈白色灰状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约2ml6mol/lHNO3,在水浴加热蒸发至干,把所得产物加水溶解.用一支试管取约2ml所得溶液,加5滴0.8%巯基乙酸溶液,摇匀加约1cm3铝试剂(玫红三羧酸铵)缓冲溶液,再摇匀,并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观察到生成红色溶液,即证明样品中含有铝.*鉴定三.指纹鉴定许多影视作品中常常有指纹破案的情节,从案发现场的器物上

4、,作案者留下的指纹找到破案的线索.原理:人的手指表面有油脂.汗水等,当手指接触器物后,指纹上的油脂.汗水就会印在器物表面,人眼看不出来.但如果用碘蒸气熏,由于碘易溶于油脂等有机物质中并显出一定的颜色,因而使器物上的指纹显现出来*鉴定取一小条白纸用手指按一下,把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让试管中受热升华的紫红色碘蒸汽接触到白纸.4.壁画之迷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2PbCO3.Pb(OH)2+3H2S=3PbS+2CO3+4H2O白色黑色PbS+4H2O2=PbSO4+4H2O白色黑色取一滤纸,涂上一层铅白,用H2S气体熏,观

5、察滤纸上的颜色变化,再用H2O2处理变色的滤纸,观察其颜色的变化.5.亚硝酸钠与食盐的区别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工业用盐,由于它可与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具有护色作用,在食品中可用于肉制品、禽肉类罐头的发色剂,国家标准中对其使用量有严格的限制,中毒量为0.3-0.5克。致死量是3克。误食或超量食用可造成中毒或死亡。方法原理:NaNO3在酸性条件下氧化KI生成单质碘鉴定: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NO2固体NaCl固体,再加入2mol/LH2SO4和0.1mol/LKI,观察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再用新配制的淀粉溶液鉴别.农户误用亚硝酸钠造成8人食物中毒TheEndThan

6、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