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

ID:39702859

大小:22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9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_第1页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_第2页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_第3页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_第4页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徐长生一.改革25年来中国经济周期的情况与特征●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高增长+不稳定●不稳定性的表现:四个周期,两大阶段表1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签》及国家统计公报相关年份。年份197819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实际GDP增长率(%)11.77.67.94.58.510.214.512.98.511.111.34.33.97.0通货膨胀率(%)7.02.

2、06.02.41.91.52.88.86.07.318.517.82.12.9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上半年实际GDP增长率(%)12.813.411.810.29.78.87.87.18.07.38.09.19.7通货膨胀率(%)5.413.321.714.86.10.8-2.6-3.00.41.0-0.81.23.6周期次序时间长度收缩阶段扩张阶段期间年数期间年增长率波幅(%)期间年增长率波幅(%)第一个周期(Ⅰ)1978-1

3、9836年1978-1980(3年)–7.21981-1983(3年)+10.0第二个周期(Ⅱ)1984-19874年1984-1985(2年)–6.01986-1987(2年)+2.8第三个周期(Ⅲ)1988-19925年1988-1989(2年)–7.41990-1992(3年)+9.5第四个周期(Ⅳ)1993至今待定1993-2001(8年)–6.32002-待定待定资料来源:根据表1数据计算。表2改革以来中国四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图1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两大阶段:(1)1978—1996年,反通胀

4、阶段(2)1997—2002年,反通缩阶段二.1978-1996年高通胀的成因分析●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头号难题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如何抑制高通胀。●四次通胀高峰:①1978年(7.0%)②1985年(8.8%)③1988年(18.5%)④1994年(21.7%)●通胀成因:1.需求拉动型通胀中国特色的总需求扩张机制:加快增长的政治决策→国家计委:投资立项→财政部:财政扩张+国有银行:货币扩张→总需求扩张→增长率↑→通胀率↑2.成本推动型通胀: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致通货膨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工业扩张→工业品价格↑

5、→农产品相对价格↓,农业比较利益↓→农民弃田抛荒,加上工业用地↑→农产品耕种面积↓→农业减产→农产品价格↑→工资↑,工业品价格↑→通胀率↑3.转型期通胀价格改革(放开)使短缺经济下的隐性通胀公开化。4.结构性通胀:经济结构失衡加剧通货膨胀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矛盾:由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受国家计划控制较严,而加工工业由市场调节较多,所以每当总体经济扩张→基础产业供给跟不上加工工业扩张的需求→上游产品物价先行上涨→下游产品价格随之上涨5.小结中国的通胀反映出中国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和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特色”。三.1

6、997—2002年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头号难题变为生产过剩、失业下岗和通货紧缩。因此,前一阶段抑制通胀的政策转变为扩大内需的政策。通缩成因:四波冲击论1.第一波冲击:通货膨胀泡沫破灭(1993-1996年的“软着陆”式宏观经济政策的紧缩效应)2.第二波冲击: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1)直接冲击:出口↓,外资↓(2)间接冲击:金融紧缩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了银行贷款责任制,上收了基层银行的贷款权力→银行惜贷→贷款↓→投资↓3.第三波冲击: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激化(1998年后)(1

7、)国企改革及相应的失业、养老、医疗、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大学收费制度改革→风险和不确定性↑→预期支出↑→储蓄倾向↑,消费倾向↓。(2)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消费倾向↓(3)消费结构断层→消费倾向↓●城市消费结构断层:中国城市的大多数居民处于从温饱型消费阶段(衣、食、用,万元级)向小康富裕型消费阶段(住、行、教育,数十万元级)升级的过程中,但由于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是依靠家庭积蓄,而缺乏现代消费信用制度支撑,因此一升级过程受阻。●城乡消费结构断层:因为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乡镇企业务工收入↓·外

8、出经商打工收入↓4.第四波冲击:美、欧、日本同时陷入经济衰退(2001-2002年)→出口增长率↓5.小结中国的通货紧缩反映出现阶段中国内部的周期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特点,同时也日益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很大影响,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四.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扩张与 通胀抬头1.基本特征:总体回升,局部过热●2003年经济增长率达到9.1%,比上年提高1.1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