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资料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资料

ID:39704243

大小:21.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9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资料_第1页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资料_第2页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资料_第3页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同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到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此,供给侧正式提上我国深化改革的日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侧重点将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偏移。这一重大转向有望迎来中国经济实质性突破和转折。本文将从中国经济现状、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原理、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及措施等方面分析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一、经济发展原有动力已逐步失

2、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问题。回顾改革开放30年,促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转化带来的制度红利;廉价劳动力、高消耗低产出等粗放式生产形成的成本优势;加入全球化(WTO)带来的国际分工与外部市场;后发优势带来低成本学习与模仿的技术进步。然而这些动力已逐步失效,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疲软,全球需求断崖式下跌,国内经济发展的成本系统性上升,劳动力供给萎缩,工资持续上涨;环境污染严重,治污成本迅速上升;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导致的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加重要素成本负担。2015年

3、以来,央行已5次降息降准,采取了大量的货币政策,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超过2万亿,但经济颓势难改。1、有些行业产品出现了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问题,即供过于求,价格机制失灵。如钢材、煤炭、建材等,出现了价格持续下降和产能过剩现象。首先是工业品价格连续45个月下降。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5年7月初,煤炭价格下降到140元每吨,仅7分钱一斤;钢材价格降到2000元每吨,8月份继续降到1800元每吨,每斤钢材仅0.9元。有的媒体评论“钢材卖出了白菜价”。其次是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房地产业、钢材和煤炭等行业出现了许多库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国际经济低迷,出口受阻的因素;也有国

4、内需求不足因素。2、服务业产品存在供给侧不足问题。虽然总体上消费、物流、医疗、健康等服务行业的比重在增长,然而出国旅游热和购物热现象也在持续升温。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次预计将实现16%的增长,首次突破1.2亿,出境消费将达1.1万亿元,其中购物仍是出境游最大消费,最热门出境目的地包括日本、韩国、泰国、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意大利等,半数以上都是著名的“购物胜地”。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天猫国际一些国外知名卖场开场一两个小时就突破1000万元。在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地的品牌实

5、体店、免税店,挤满了来自中国的“国际扫客”,名牌手表、名牌衣服等很多热门商品被抢断货,很多商家不得不对中国游客限购。近两年美国、日本、英国、泰国等多国纷纷对华放宽签证政策,出境旅游和消费越来越热,每年实现两位数增幅。百姓手中有钱,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出国旅游是极为正常的现象。然而,出国狂购是不正常现象,折射出消费者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的信心不足。这种供需错配,内需外流的现象体现了仅仅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二、供给侧的经济学原理供给经济学,诞生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有萨伊、罗伯特•孟德尔、阿瑟•拉

6、弗、万尼斯基、诺尔曼•图尔和保罗•罗伯茨。重要理论包括萨伊定律、巴萨效应(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相信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供给管理,反对凯恩斯主义刺激总需求的政策。供给学派的学者相信,减税可以激发人们更加勤奋地工作和刺激企业多投资,增加有效供给,从而可以增加就业量,促进经济增长。虽然税率降低,但政府税收因税基扩大反而可能增加。为保证减税效果,供给学派在货币政策上主张稳定币值,极力反对通货膨胀。(1)萨伊定律诞生于19世纪初的“萨依定律”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7、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只要市场是有效的,企业家是理性的,就不会创造“无效供给”(产能过剩)。萨伊的逻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与其他生产者进行交换,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来消费,要想换回自己需要的产品,就要使自己生产的产品满足别人的需求,只要市场上有供给,就自动存在一种相应的需求。因此,处在社会分工体系的各个生产者,都既是供给者,同时也是需求者。定律强调市场能够自动出清,生产只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2)巴萨效应1964年被首次提出的巴萨效应(即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指,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