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

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

ID:39709143

大小:11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9

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_第1页
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_第2页
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_第3页
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_第4页
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动为静——动点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化“动”为“静”——“转化”思想在动点的问题的应用探讨动点问题,能够有效地全面地考查初中学生“四基”的掌握情况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从扎实的数学基础到灵活的数学思维和奔放的想象能力,再到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数学素养都有要求。高要求自然带来高难度,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学会解决动点问题都需要下一番功夫。笔者在这方面作了比较多的尝试,获得了一些感悟,写成拙文,期待获得广大同仁的指导。本文从分析具体的题目入手,探讨动点问题的基本结构;再从转化的思想出发,尝试探索一条相对简单易行的解题思路,令那些基本功较为扎实但思维能力稍有

2、欠缺的同学能迅速找到分析问题的抓手,从而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对于转化思想,布鲁姆在《教学目标分类学》中描述得很清楚: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这就我们探讨的目的。整个探讨的过程我们分三个阶段来完成。首先,先观察一下近三年中山市中考的动点题目(为简洁起见,把题中一些与动点无关的小问题略掉了):2015年第25题:如题25图,在同一平面上,两块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板Rt△ABC与Rt△ADC拼在一起,使斜边AC完全重合,且

3、顶点B,D分别在AC的两旁,∠ABC=∠ADC=90°,∠CAD=30°,AB=BC=4cm.(2)点M,N分别从A点,C点同时以每秒1cm的速度等速出发,且分别在AD,CB上沿A→D,C→B的方向运动,当N点运动到B点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结MN,求当M,N点运动了x秒时,点N到AD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3)在(2)的条件下,取DC中点P,连结MP,NP,设△PMN的面积为y(cm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PMN的面积y存在最大值,请求出这个最大值.-6-2016年第25题:如图12,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C=2,

4、边BC在其所在的直线上平移,将通过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PQ,连接PA、QD,并过点Q作QO⊥BD,垂足为O,连接OA、OP.(2)请判断OA、OP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3)在平移变换过程中,设y=,BP=x(0≤x≤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的最大值.2017年第25题:如题25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是A(0,2)和C(,0),点D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结BD,作,交x轴于点E,以线段DE、DB为邻边作矩形BDEF.(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

5、使得△DE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AD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①求证:②设AD=x,矩形BDE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函数关系式(可利用①的结论),并求出y的最小值。从题目看,不管设置的是什么背景图形,动点如何运动,题目大体上都由三大部分构成:一、背景图形(波浪线部分)——这部分的图形是不动的,它的线段、角度、形状、面积等都不变的,是“静”的部分。二、叠加在背景图形上的动点图形(红色下划线部分)——-6-这部分的图形是变化的,一般都没有直观的图形可供参考,主要依靠学生的想象和分析能力来呈现。三、动点在特殊点形成的特殊图形(着

6、重点部分)——这部分是题目的求解,主要是求解当动点运动到某个特殊的位置时出现的特殊图形或数值。从这三大部分可以提炼出题目的基本结构其实就是“三种图形”:设置背景图形,在背景图形上叠加动点图形,动点在某个特殊的位置形成特殊图形。三图形中,第一种“背景图形”肯定是最简单的,难度基本相当于学生熟练的基础性题目。因为它“静止”不变,其中的数量、位置等关系等都比较明确,学生只需要从题目中即可找出。就算没给定,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运算也能求出,主要是这部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解决,是为解决整个问题所迈出的第一步。在第三种图形中,当动点处在某个特殊的位置时,

7、会形成某些“特殊”的图形或得到某个“特殊”的数值,此时便可以利用满足特殊图形或数值的性质或定理来求解,从这一点出发,此时可以把图形看成是“静止”的图形来处理——这是以“静”制“动”。相对来说,第二种“动点图形”就要复杂多了,因为动点的运动,所以与它相关的各种数量一般都会发生变化,图形的形状大小等也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更要命的是学生能直观看到图形变化往往只是有限的一两种情形,其它的只能依靠想象了,这是整个分析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学生最头痛的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一会觉得这样做行得通,一会觉得那样做最好,思维总在飘荡着无所凭借,学生此时最缺少的是

8、一个可以发力的抓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想办法帮学生找到一个抓手,那这个抓手是什么呢?学生最大的困难在于图形的变化导致形状或大小不确定,所以这个抓手必须是一样不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