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PPT课件(I)

《课程改革》PPT课件(I)

ID:39714807

大小:234.84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7-09

《课程改革》PPT课件(I)_第1页
《课程改革》PPT课件(I)_第2页
《课程改革》PPT课件(I)_第3页
《课程改革》PPT课件(I)_第4页
《课程改革》PPT课件(I)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PPT课件(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 的进展与反思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张廷凯010-58758560Zhangtk@263.net一、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什么?课程观念和设计的进展教与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进展师生关系与教师角色变化课堂评价和教学管理的变化(一)课程观念和设计的进展几年来我们接受或生成了哪些新的理念?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新理念和传统理念的冲突何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如何看待“学生”——学生观如何看待“发展”——发展观学生发展观1.三维目标观总体上,课程改革强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学科层面上,各科课程标准专设“课程目标”一节表述,三维目标被细化和具体化学科内的单元设计、专题设计或模块设计上,结合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三维目标又进一步被可操作化。对三个维度的追求也出现了均衡化的趋势不同学科在同一目标维度上的趋同现象富有差异和特色的学科目标显现出僵化和呆板课程目标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学科教材呈现了非学科化的倾向。反思:目标的“求同”和“存异”三维目标的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必要的,但各个学科和学科的各个部分都机械地套用三维目标进行高度“求同”的设计又是机械的和危险的。目标的求同既可能是联系和沟通各学科的基础,

3、也可能窒息学科的个性和生命力。观点2.课程知识观明确(共同)知识——默会(个人)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院知识——本土知识明确(共同)知识——默会(个人)知识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可反复证实性,人们一旦认识或掌握了知识就可以用来改造世界。知识是人们经过检验后的认识,对所有人都适用。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就在于呈现知识、接受知识和测量知识,知识成了学校教育的轴心。新的个人知识观从知识的外在意义到注重知识的内在意义。知识首先是“人”的认识和理解,知识首先是心灵的知识,个人的知识,而不是外在的、客观的知识。知识必须通过个人的建构才能成为对个人有

4、用的东西。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造社会,它也指向人的内心,塑造人的灵魂,拓展人的生命价值。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有关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回答有关“怎么办”的问题。操作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动作技能也是按照某种规则办事的能力,因此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学院知识与本土知识本土性知识的存在和所具有的积极价值为新课程结构变革奠定了深厚的知识基础和伦理基础。“本土知识是本土人

5、民在某一地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智慧结晶”。认为本土知识具有“地方性”、“整体性”和“口头性”。本土性知识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也是一种“被压迫的知识”。本土性知识的存在和具有的价值促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本土性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你到底是想注水还是想放水?38岁生日前一天,我从噩梦中醒来,心狂跳不止,又梦见数学考试了。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学数学就是要学有用的东西,像水池

6、注水这些跟生活实际完全脱节的东西学来干什么?课标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就是有实用的数学?学数学难道是为了能用?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它不仅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对学生从事任何事都有用的数学。它并不是指哪一类数学知识有没有价值,而是指学生在学校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对学生发展有更促进作用的一些数学内容,如计算、统计、概率、位置、图形变换等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更有积极意义的数学内容。管它是注水还放水,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了数学思考,就有它的价值。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3.生成课程观课程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课程不是静止的,也是动态的生成

7、课程具有体验性、创新性和生命性的特点,它是对预设课程进行批判反思的结果,也是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课程回归生活的应有之义。生成课程的实现条件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课程意识,优化师生关系,确立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观。生成课程: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生成课程弃绝了“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逻辑,而代之以“一切将成”,课程在过程中展开其本质,课程活动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活动。(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进展我们正在建构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我们逐渐熟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