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

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

ID:39720013

大小:921.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10

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_第1页
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_第2页
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_第3页
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_第4页
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答辩ppt08250403-冀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2P网络激励机制的研究班级:通信工程四班学生:冀武学号:08250403指导老师:陈作汉第三章:P2P激励机制的研究3第一章:P2P网络的介绍1第二章:P2P网络信任管理2第四章:仿真实验46目录5第五章:总结简单的说,P2P技术是一种用于不同PC用户之间不经过中继设备而直接交换数据或服务的技术。在P2P网络中,每个结点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可以同时作为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具备了客户端和服务器双重属性。第一章:P2P网络的介绍2010.061.1P2P技术因特网最基本的TCP/IP协议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信平等的一端,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

2、机的功能,因此我们说P2P技术并不是新概念。P2P技术的思想在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早期已经存在,不过受早期计算机性能、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连接到因特网上的普通用户并没有能力提供网络服务,从而逐步形成了以少数具有较高处理能力但非常昂贵的服务器为中心的客户机/服务器(C/S)架构。P2P技术再次引起学术界及商界的重视,主要有以下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用户的需求。随着因特网的逐渐普及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需要更直接、更广泛的信息交流以实现更多的资源和服务共享;二是技术发展。首先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一方面促进Internet在全世界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实

3、现与Internet的连接,一方面又使Internet接入速度和骨干网的带宽得以大幅度提高,为各种网络应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10.061.2P2P产生的背景其次是软硬件技术(特别是芯片技术)的发展,它们使得个人PC在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上有了极大提高,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使各种网络终端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服务能力,为P2P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最后是集中式网络模式所造成的带宽瓶颈以及网络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迫使人们开始寻求一些新的网络应用模式。P2P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一名美国大学生编写的Napster将P2P技术重新带回到了网络世界。P2P网络主要分为以下

4、几类:(1)混合式P2P(2)无结构P2P体系(3)结构化P2P体系1.3P2P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4P2P网络的分类目前P2P应用主要分为以下4类:(1)P2P文件下载(2)P2P在视频直播中的应用(3)P2P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目前P2P技术还不成熟,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版权问题、管理问题、安全性差、垃圾信息、带宽占用和盈利模式。但是其发展还是吸引了众多领域的高度关注。从商业应用来看,目前P2P业界存在两种趋势:扩张与合并。从计算机领域的各大会议、刊物特别是P2P专业会议发表的论文来看,P2P的研究重点已经从核心机制逐渐转向增强机制,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

5、几个方面:P2P网络中的语义模糊查询、容错性、拓扑意识与一致性问题、声誉和安全性问题。1.5P2P技术的未来发展第二章:P2P网络信任管理基于如何激励节点贡献出其各自资源的前提是给予它们一个相对安全的信任环境,我们讨论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P2P信任管理模型,并指出其各自优劣。P2P信任管理技术的思想是模仿现实社会中的信任建立过程,根据用户之间过去发生的交易行为及其参与节点的反馈信息,对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给出一个“可信程度”的评价,节点在请求服务时可以根据此评价值来选择“可信”的服务提供者。2.1什么是信任管理2.2信任模型分类信任模型是信任机制中比较高层的构件,它的

6、作用是保证成员的可信性和资源的可信性,目前存在若干基于P2P环境的信任模型,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基于PKI的信任模型(二)使用数据签名的信任模型(三)全局可信度信任模型(四)局部信任模型第三章:P2P激励机制的研究在一个典型的P2P网络中,节点不从属与网络中的任何其他实体,而是自我管理并自主决定资源贡献。然而,节点由于固有的理性都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和效用,同时最小化自己对其他节点提供的资源。P2P网络中大量节点做出这种理性选择的结果将是一种困境:P2P网络的效率大幅度降低,绝大部分节点都无法得到正常的服务,即产生了个人利益与系统性能相冲突的搭便车问题。因此,

7、在P2P网络中设计一种激励机制来促使节点提高对系统的资源,从而在节点之间建立一种公平的互相交易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1P2P激励机制的研究目标根据激励机制的作用和功能可知,若要在P2P网络中建立一种可行和高效的激励机制,其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一)可扩展性(二)自治性(三)效率(四)健壮性。P2P网络中激励机制的研究不仅包括一整套符合上述研究目标的协议设计,还包括系统仿真或系统实现以进行机制性能的评估。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挑战:(一)如何构建及量化激励机制以促进节点合作(二)如何评估搭便车行为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三)如何鼓励节点的直接和间接互惠

8、(四)如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