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

ID:39722199

大小:132.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0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_第1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_第2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_第3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_第4页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1议论文阅读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____________朱万曙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

2、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_A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

3、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__B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

4、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_C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__D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

5、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__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__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6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__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__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_运用举例

6、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__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__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__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

7、”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

8、,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要求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