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ID:39724501

大小:25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0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1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2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3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4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5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6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7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8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9页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_第10页
资源描述:

《晶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断棱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断棱的原因:A:极限真空、漏气率达不到要求B:设备故障C:缩颈位错排除不干净D:吃渣E:操作不当F:热场梯度不合适极限真空、漏气率达不到要求原因:1.存在侥幸心理。采取措施:严格执行工艺条件2.密封清理不干净采取措施:重新清理密封3.泵油没及时更换;过滤网没有清扫采取措施:更换泵油4.其它原因,请维修部检修设备故障机械故障液面震动;埚升不合适等。电器故障拉速不稳;晶转、埚转不稳;欧陆有自动升降温现象等。采取措施:找维修人员维修缩颈位错排除不干净引晶的目的:引入一定向晶核,对于我公司的产品型号是P型,晶向是<100>缩

2、颈的目的:引出的单晶存在着大量的位错,通过缩细颈可有效地排除位错,保证无位错单晶的生长。如何引晶、缩细颈引晶1.保证籽晶无氧化、表面干净2.熔硅时使籽晶远离高温区,避免籽晶污染和新的位错产生。3.多晶硅熔完后,籽晶下降到离液面10—20毫米,烘5—10分钟,使籽晶温度接近熔硅温度。4.调整液面温度,待温度合适时,籽晶点入熔体5毫米左右,停留稳定至少10分钟,让其充分熔接。如何引晶、缩细颈缩细颈待温度合适时,逐渐上提拉速引出一段晶体,确认是要求的晶向,并且是单晶开始缩颈。缩颈的要求:1.拉速2.5—4.0毫米/分最好2.细颈的直径2.5—4.5毫米3.细颈的长度

3、100毫米以上4.缩颈时位错排除不彻底,放肩时到转肩200毫米时会断棱,因为位错会扩张长大。5.熔硅温度的起伏和缩颈速率的起伏,均会产生新的位错吃渣当晶体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外来的渣点原来生长的单晶的晶格将被破坏,使原来的单晶变为多晶,对于<100>晶向即所谓的断棱。渣点的来源1.原料内存在的石英、石墨及多晶料残留的水痕、酸痕。2.炉室清扫的不干净,残留的渣点落入液面造成断棱。3.导流筒内外表面清扫的不干净,残留的渣点落入液面造成断棱。4.氩气不纯、漏气、漏水生成的SiO5.抽气速率低生成的挥发物排除的不及时。避免吃渣采取的措施1.装料时要认真检查原料是否有石英、

4、石墨,尽量避免熔硅时的搭桥、挂边,检查原料是否清洗干净。2.炉室及导流筒的内、外表面必须清扫干净,必要时要用沙纸把表面过多的挥发物要进行清理。3.严格按操作工艺要求操作,认真检查炉台各部分的密封,并按工艺要求进行清理。4.对于抽气率、漏气率要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5.认真观察拉晶过程中炉内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6.必要时要掉出一部分料沾出一些渣点,高温挥发一段时间操作不当1.引晶、缩颈位错排除的不彻底2.放肩速度不合适,温度、拉速控制不当3.转肩没有掌握要领4.装炉检查不仔细,造成坩埚摆动,液面晃动5.熔硅不当,造成溅硅、挂边,坩埚变形6

5、.翻板阀使用不当,造成返气(强调翻板阀使用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