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

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

ID:39725349

大小:16.2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0

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_第1页
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_第2页
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_第3页
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_第4页
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保密知识和常识应知应会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颁布31周年,也是深入贯彻“十三五”规划、开展保密自查、提升工作质量的关键之年。日常工作中,有哪些保密知识和常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呢?一、保密载体有哪些种类?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二、摘抄涉密载体有哪些保密要求?摘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经文件、资料原制发机关、单位批准。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的笔记本,要做出与原件一致的国家秘密标志,按原件同

2、样的保密措施进行管理,且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与原件一致。三、复制保密载体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1.复制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复制其他机关、单位产生的涉密载体,应当经制发机关、单位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复制。2.复制涉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或删除国家秘密标志。3.复制涉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复制件要采取与原件相同的保密措施。4.复制涉密载体应尽量在本机关、本单位内部进行,需要送外单位复制的,应当委托具有涉密载体印制资质的单

3、位复制。5.严禁复制绝密级涉密载体。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必须经本机关、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非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须经原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四、为什么非涉密计算机、存储设备不可以处理国家秘密信息?非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无法按照国家保密规定进行管理,缺乏安全保密防护措施,而且连接互联网可能被感染计算机病毒,或被植入窃密程序。五、为什么移动存储介质不能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手机、数码相机、MP3、MP4等具有存

4、储功能的电子产品。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极有可能使涉密计算机被植入间谍窃密程序或感染计算机病毒。一旦移动介质感染窃密病毒,当再次接入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时,窃密程序会迅速将U盘上的涉密信息自动发送到互联网上的指定邮箱,窃密者就可以获取涉密计算机上的涉密信息。六、为什么不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送国家秘密?互联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公共信息网络,以及没有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都无法确保传递的安全,不能用来传递

5、国家秘密,应当使用有相应等级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设施、设备。七、打电话、发短信也会造成泄密事件吗?普通电话存在串音和载波辐射问题,有的电话线是暴露在外的,可以被搭线窃听,如果在通话中谈论国家秘密,就会造成泄密。而手机通信传输系统,是开放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信号是在空中传输的,只要有相应技术设备,就可以载听通话内容。同时,手机还可以与互联网无线连接,所以在手机通话中谈论涉密内容或用手机发送或存储涉密信息,很容易造成泄密。保密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保密就是保国家安全,保企业发展,保个人前途,

6、保家庭幸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