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体检叩诊

腹部体检叩诊

ID:39726300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0

腹部体检叩诊_第1页
腹部体检叩诊_第2页
腹部体检叩诊_第3页
资源描述:

《腹部体检叩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腹部叩诊音临床意义:由于人体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弹性、含气量以有距离体表深浅不一,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临床上将此区分为清音、鼓音、浊音、实音和过清音五种。(一)清音是一种音调低、音响较强、音时较长的叩诊音。为叩击富弹性含气的器官时所产生,可见于肺组织弹性良好含气量正常的胸部叩诊时。(二)浊音是一种高音调、音响较弱、音是较短的叩诊音。在叩击复盖有少量含气组织的实质器官时产生。见于肝脏、心脏部位的胸部叩诊时,在肺炎因肺含气量减少在胸部叩诊时也可出现。(三)实音为音调比浊音更高、音响更弱、音时更短的叩诊音。为叩击不含气的实质性脏器如肝、肌肉时产生,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完全实变也可出现。(四)鼓音

2、是一种比清音音响强、音时长而和谐的低音,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人见于胃泡区及腹部叩诊时,可见于气胸、气腹或有较大肺空洞的患者。检查时鼓音范围的改变均属异常情况(1)鼓音范围缩小当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时,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导致鼓音范围缩小。(2)鼓音范围增大或异常鼓音当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时,鼓音范围增大或出现于不应有鼓音的部位(如肝浊界内)。(五)过清音是一种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叩诊音,可见于肺组织弹性减弱而含气量增多的肺气肿患者。1.全腹叩诊腹部叩诊以鼓音为主。鼓音区缩小见于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鼓音区扩大见于

3、胃肠高度胀气、胃肠穿孔。 2.肝脏叩诊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或肋下缘,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下界不如触诊准确。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约高2~3cm;若肝缘明显增厚,则叩诊与触诊结果较为接近。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肝绝对浊音界比相对浊音界位置低一肋骨),下界位于右肋缘下,肝上至肝下界之间称肝浊音区,正常成人在9~11cm。瘦长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低一个肋

4、间,矮胖体型者则可高一个肋间。a.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脓肿、肝癌、肝包虫、肝瘀血等;b.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肝硬化及胃肠胀气;c.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主要见于急性胃肠穿孔,人工气腹;全内脏转位等。d.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纤维化、右肺不张、腹水。e.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慢性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膈下脓肿时,由于肝脏下移和膈升高,所以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身并无增大。肝区叩痛,可见于肝脓肿、肝炎或者肝脏急剧增大。  3.脾脏叩诊,采用轻叩法。病人取仰卧或右侧卧位,沿左腋中线上进行叩诊。正常脾浊音区在左第9~11肋间之间,宽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脾浊音区缩小

5、或消失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等;脾肿大时,脾浊音区明显扩大。有时在左季肋下触不到脾,而叩诊脾浊音界增大,有助于临床诊断。  4.移动性浊音检查时先让被检查者仰卧,由脐部开始向左侧叩诊,直到出现浊音,叩诊板指不动,嘱被检查者右侧卧,再次叩诊变为鼓音即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为避免腹腔内脏器或包块移动造成移动性浊音的假象,可在右侧卧位的情况下,向右叩诊直至再次出现浊音,然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叩诊板指不动,再次叩诊该部位转为鼓音,向右侧继续叩诊均呈鼓音,则确定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临床意义为腹腔存在游离液体,且液体量超过l000ml.5、膀胱叩诊用来判断膀胱的膨胀程度,在耻骨联合上方由上而下进行叩诊。膀

6、胱空虚时该部位叩诊呈鼓音,膀胱充盈时该区叩诊呈圆形浊音区6、胃泡鼓音区叩诊: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此区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及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