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

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

ID:39728585

大小:2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0

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_第1页
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_第2页
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_第3页
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_第4页
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孙琳毕惠娟王健摘要:慢性乙肝是一种由HBV介导的以肝脏局部多种炎性细胞浸润的慢性感染性疾病。HBV侵入机体后能否形成慢性感染与病毒是否变异、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强弱等因素密切相关。免疫耐受、Th1/Th2失衡、HBV肝外PBMC感染等是导致乙肝持续感染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机体对在清除侵入的病毒时,可对受感染的肝细胞产生一定程度损伤,如CTL通过分泌穿孔素和表达Fasl等途径诱导靶细胞凋亡;肝脏中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通过产生反应氧(ROS)、一氧化氮(NO)等反应氮等中间产物,介导损伤受感染的肝细胞,在局部形成以单核/巨

2、噬细胞浸润为主炎性损伤和炎性反应。关键词:慢性乙肝;致炎;分子;机制慢性乙肝是一种由HBV感染引起的以局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全球约慢性乙肝约有3.5~4亿,其中,我国约有3000万。HBV侵入机体后,一方面,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大量病毒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的调节性T细胞,对全身免疫系统造成很大压力,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另一方面HBV作为一种抗原,诱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对其产生免疫清除,此过程可引起部分肝细胞损伤,介导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机体为保护肝细胞不受过度损伤,肝细胞自身可表达一些免疫抑制分

3、子,通过与相应的受体或配体结合,形成免疫抑制途径,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使病毒持续复制增殖,病程慢性化。本文围绕国内外慢性乙肝致炎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HBV的结构HBV是一种部分环化的双股DNA,由一条较长且固定的负链(3200bp)和一条较短长度不定的正链(400-1900bp)组成,两链的5′末端有长达250~300个互补的碱基,通过碱基配对构成部分环化的双股DNA结构。1970年Dane′s通过电镜从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液中发现了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2009年Kamili等[1]以免疫电镜观察用抗-HBs的多克隆抗体处理样品,

4、发现还存在22nm丝状的亚病毒颗粒;1979年Galibert等将HBV-DNA负链划分为4个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其总长为4.7kb,分别为S、C、P、X区。S-ORF长度为1185bp,有S、Pre-S1和Pre-S23个功能区,编码外膜蛋白。S区定位于nt155-833,由678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26个氨基酸的S蛋白,主要是小蛋白(Smallprotein,SP)或表面抗原,即HBsAg,是HBV疫苗研制的靶点。Pre-S1基因长度不定,定位于nt2848-3204,编码119个氨基酸残基,是HBV与肝细胞

5、膜直接结合位点[2]。董菁等[3]应用长距离精确PCR技术(LA-PCR)研究发现在Pre-S1区之前还存在一个ORF,暂命名为前-前-SORF,长度135bp,编码45个氨基酸。Pre-S2基因长度固定,定位于nt3205-154,编码55个氨基酸外膜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120~145位氨基酸残基是HBV的重要免疫原性决定区,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研究证实Pre-S2蛋白含有聚合人血清白蛋白(PHSA)受体,肝细胞表面也存在PHSA-R,这样HBV颗粒可通过PHSA与肝细胞膜结合,从而介导HBV入侵肝细胞,成为HBV侵入肝细胞的主要途径[

6、4]。C-ORF分为C区和前C区,分别编码183-185个氨基酸的多肽即HBcAg、29个氨基酸的残基和核衣壳蛋白HBeAg。HBcAg和HBeAg是由同一基因编码,序列大部分相同,都是抗病毒免疫的重要靶位。前C区极易发生突变,可造成HBeAg的分泌水平下降或终止。P区是HBVDNA序列中最长的ORF,与S、C、X基因均有重叠,编码P蛋白,是病毒复制的主要功能单位。P区包括4个编码区域,从氨基端开始分别为:①末端蛋白区(TP),逆转录过程中与负链DNA5′端结合,引导HBV负链的合成。②间隔区(SD),该区耐受突变。③逆转录酶区(RT),该蛋白同时

7、具有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活性和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活性。④核糖核酸酶(RNase)H区,它可裂解逆转录过程中形成的RNA-DNA杂交体中的RNA。X区位于C区的上游,是病毒基因中最小的ORF,其编码含145~15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HBx。Yang等[5]对研究发现在HBV基因组中存在PreX基因,将HBV基因通过PCR法扩增并转载至质粒中进行克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60%的HBV基因编译Pre-X蛋白,Pre-X蛋白可通过反式激活病毒增强子Ⅰ促进HBV的复制,HBx还可激活DNA合成从而促进静止的成纤维细胞增殖。2.HBV的复制HBV病毒

8、通过特异性受体结合至宿主细胞膜后,通过吞饮或融合的方式穿入细胞膜,脱去蛋白质衣壳,将病毒DNA基因组释放入细胞核,在细胞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