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

《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

ID:39728817

大小:330.6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10

《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_第1页
《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_第2页
《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_第3页
《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_第4页
《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勘察设计》PPT课件(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竖曲线1.定义: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α1α2ωi1i2i3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通常用坡度值之差代替,用ω表示,即ω=α2-α1≈tgα2-tgα1=i2-i1凹型竖曲线ω>0凸型竖曲线ω<02.竖曲线的作用:(1)其缓冲作用: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突变。(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

2、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3.竖曲线的线形《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和i2。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式中:R——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ABAB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和i2。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2)不含抛

3、物线底(顶)部。式中:k——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i1——竖曲线顶(底)点处切线的坡度。对竖曲线上任一点P,其切线的斜率(纵坡)为当x=0时,ip=i1;当x=L时,竖曲线半径R系指竖曲线顶(底)部的曲率半径。若竖曲线包含抛物线顶点,则R=k。若竖曲线不包含抛物线顶点,则竖曲线半径指竖曲线的顶(凸竖曲线)或底(凹竖曲线)部的曲率半径。可按下面的方法计算:抛物线顶点曲率半径: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r=k(1+i2)3/2竖曲线底部的切线坡度i1较小,故i12可略去不计

4、,则竖曲线底部的曲率半径R为:R=r≈k二次抛物线竖曲线基本方程式(通式)为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1)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L=xA-xB(2)竖曲线切线长T:因为T=T1=T2,则i2AB(3)竖曲线外距E:i2(4)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h’为:hL-xh’(3)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h’为:为简单起见,将两式合并写成下式,式中:x——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y——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纵距,即

5、竖曲线上任意点与坡线的高差。竖曲线外距E:上半支曲线x=T1时:故T1=T2=T由于外距是边坡点处的竖距,则E1=E2=E,下半支曲线x=T2时:(一)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1.缓和冲击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根据试验,认为离心加速度应限制在0.5~0.7m/s2比较合适。我国《标准》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值,相当于a=0.278m/s2。2.时间行程不过短最短应满足3s行程。3.满足视距的要求: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4.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

6、视距。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