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

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

ID:39729340

大小:9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0

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_第1页
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_第2页
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_第3页
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_第4页
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答题实用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文档《旅游地理》答题模板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

2、更有特色和吸引力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学价值③历史文化价值——主

3、要指人文景观而言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四

4、、旅游景区规划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2)旅游者:主体地位(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1)突出景观特色(2)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3)维护生态平衡(4)最佳综合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3.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1)景区形象: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2)功能分区: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和保护区。(3)空间布局:交通线、服务设施等要布局合理。实用文案标准文档五、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

5、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六、旅游活动线路设计原则1.突出特色2.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3.“冷热”兼顾—以“热”带“冷”4.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七、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1.突出主题2.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6、4.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八、旅游安全防范措施1.增强安全意识2.消除不安全因素。3.控制不安全行为: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加强巡视;及时获得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加强游客安全教育;4.加强救援。《环境保护》答题模板一、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2.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

7、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3.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1)石漠化①发生地上: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②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③原因自然: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①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植被破坏(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地利用土地(开矿、无计划地修建窑洞)②江

8、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