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

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

ID:39731915

大小:4.1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10

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_第1页
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_第2页
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_第3页
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_第4页
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鑫银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QC小组湖北鑫银2007年省冶金行业QC成果发布人:刘汉周二00七年五月一概 述矿山行业在采矿过程减少废石混入,提高原矿入选品位,是企业生产中应时刻关注的课题;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采矿厂,在2006年5月成立了降低贫化率QC小组,解决生产中“贫化率超标,原矿品位下降”的问题;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贫化率超标问题得到解决,控制在初步设计范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题名称:降低贫化率提高原矿品位小组名称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公司采矿厂QC小组小组类型管理型注册编号D200609人均受教育60小时/年.人注册时

2、间2006年5月活动时间2006年6月-2007年4月小组成员一览表姓名年龄技术职称岗位组内分工刘汉周32工程师班长全面负责统筹安排程艳林36助理工程师组员协助实施张洪武35助理工程师组员具体实施余吉庭40工程师组员具体实施邓云鹏39工程师组员具体实施高 峰37助理工程师组员具体实施何 轶35工程师组员协助实施胡国江34助理工程师组员协助实施二选题理由银洞沟银金矿床为薄脉型﹑低品位矿床,矿脉厚度一般为0.1~0.7米,倾角65~80度.矿山初步设计选用浅孔留矿法,贫化率设计指标为15%;2006年6月以前,实际开采贫化率一直在20%左右徘徊,严重影响

3、了原矿品位,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根据矿山实际生产现状,结合现有技术管理水平及施工能力,提出“控制贫化率,提高入选原矿品位”课题。三现状调查2006年以前,采矿平均贫化率超过20%,现对2006年6月采矿贫化情况进行分析,共计抽查16个采场,实际平均贫化率20.375%;2006年6月采矿贫化情况,见表-2。表-2序号采场号采幅矿石量废石量贫化率(%)(米)(吨)(吨)11110—5号1.7364.378.826.521110—40号2.1575.2146.524.531110—6号1.8435.2105.419.541110—60号2648.2149

4、.118.751110—27号1.9681.7186.721.5续上表61110—4号1.8487.7116.619.371160—88号1.5189.336.618.781160—87号1.742087.217.291160—84号1.423140.418.5101128—8号1.4302.249.616.5111128—7号1.3388.962.313.8121060—1号1.53482102.219.8131060—18号1.62245.853.921.5141010—301号2.2693.7201.422.5151010—401号1.5218

5、8.337.224.6161010—1号1.89422.489.622.9平均20.375四活动目标设定根据矿山初步设计;公司生产经营目标要求;随着矿山施工及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活动目标设定为采矿贫化率不超过15%,见图-1。20%15%五原因分析组织QC小组全体成员及部分采掘施工人员,召开“诸葛亮”会,分析贫化产生的各种原因,按照“人﹑机﹑料﹑法﹑环”4M1E方法分层次深入探讨;采用因果图分析法,对回采过程中贫化超标原因进行分析,见图-2。贫化率超标因果图,图-2贫化率超标材料      方法人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培训不够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人为贫化质量

6、事故多中段长采幅圈定随意性大,存在“人情采幅”与技术人员工资未挂钩考核力度不够与施工人员联系不大矿体变化大顶底板不稳固中段长技术指导不及时六要因确认序号原因要因分析与论证结论1中段长采幅圈定随意性大,存在“人情采幅”采幅监管不力,工程验收时以采幅圈定合格工程量,中段长既负责技术指导,又负责采幅圈定,与施工方矛盾尖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令中段长左右为难,往往产生“人情采幅”,造成采矿大量人为贫化。要因2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人为贫化质量事故多工程质量培训少,施工人员受经济利益驱使,重产量轻质量;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其有空可钻,以次充好。要因3施工

7、人员技术不熟练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钻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作业流程不熟悉、培训力度不够。要因4中段长技术指导不及时由于采场环境较差,部分中段技术指导上是被动“受请服务”,缺乏工作主动性;岗位责任缺乏考核。要因续上表5矿体变化大矿体产状变化大(走向膝折、倾向侧列、厚度胀缩);矿体变化规律攻关小组攻关,技术人员已对矿体有充分认识,技术指导失误较少。非要因6顶底板不稳固加强顶底板地压管理,已采取局部圆木横撑支护、预留矿柱、合理设计顶底板装药量等措施得到有效控制。非要因7工程质量责任考核力度不够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技术指标与技术人员工资未挂钩。现已将贫

8、化指标和施工人员效益挂钩,出矿品位与技术人员工资挂勾,兑现奖惩。非要因七制定对策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