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

ID:39733148

大小:386.1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10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1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2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3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4页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学6毫针刺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刺灸法总论中篇针灸技术本次授课要求掌握毫针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针具与刺法的源流第二节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一、刺法的量学要素(一)刺激的强度1、通过得气的强弱判断刺激量轻--针下感应柔和中--针下感应明显重--针下感应强烈2、捻转、提插的频率、幅度、角度决定刺激量捻转角度<90°频率<60次/分刺激量轻90°<捻转角度<180°60<频率<90次/分中捻转角度>180°频率>90次/分重(二)刺激的时间二、灸法的量学要素主要与艾

2、炷的大小和壮数、艾条施灸的距离、施灸时间长短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保养(一)毫针的构造、检查针灸针分为针尖,针身,针体,针柄,针尾。    针体必须光滑锋利,针体挺直,易于进针,手感好,针尖具有“秃中带锐,锐中带秃”的特点,必须达到刺棉花拔出不带纤维,挑木板不起毛勾的境地,施针痛感才小。针柄针体连接牢固,否则容易断针。(二)、毫针的检查二、毫针刺法的练习(一)指力练习--纸垫用松软的纸张,折迭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

3、持1.0~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二)手法练习--毛线团用毛线由小到大,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线团。练针方法同纸垫练针法,做提插、捻转等多种基本手法的练习。在进行练针时,要做到捻转的角度大小,可以随意掌握,来去的角度力求一致,快慢均匀。在这一过程中也可配合提插的练习,同时锻炼捻转的速度,一般总的要求是提插幅度,上下一致,捻转角度来去一致,频率的快慢一致,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针刺练习自身练针法…

4、…自身试针时,要仔细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针尖刺达不同组织结构以及得气时持针手指的感觉。并要求做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税、针感出现快。自身练习的几个优点一、使医者能体验刺针的痛苦,从而不断提高针刺手法操作技术。二、能同时体验到手感和针感,提高手法的操作水平。三、可对各种补泻手法的体验。三、针具的选择和消毒1、针具的选择2、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包括:针具器械的消毒:高压消毒、煮沸消毒、药物消毒,以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法为最佳。医者手指消毒: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习消毒棉球或碘伏棉球拭擦。施术部位的消

5、毒:用消毒棉球或用碘伏棉球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针刺部位。施术房间的消毒:紫外线消毒四、体位的选择针刺的体位有: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坐位:仰靠、侧伏和俯伏坐位。仰卧位:身体前面的穴位(头、面、颈、胸、四肢)俯卧位:身体后面的穴位(头、项、肩、背、腰、骶、下肢后面)侧卧位:身体侧面的穴位(侧头、侧胸、侧腹、臂、下肢外侧)仰靠坐位: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侧伏坐位:侧头、颈侧部的腧穴侧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选穴的原则:便于选穴、留针持久、患者舒适自然毫针刺法(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

6、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针柄,将针刺入深层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2、针管进针法3、双手进针法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挟持消毒干棉球,再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

7、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两指中间刺入。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针刺的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直刺(90度)斜刺(45度)平刺(15度)2、针刺的深浅度:察形气、观年龄、辨病情、部位酌定其深浅度。六、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

8、穴一定部位,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2、捻转法:将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