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

ID:39736560

大小:726.51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7-10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_第1页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_第2页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_第3页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_第4页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陆源碎屑岩的岩石类型第一节砾岩第二节砂岩第三节粉砂岩第四节泥岩第五节陆源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第一节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一、定义、命名原则:粒度>2mm的陆源碎屑颗粒组成的沉积岩,据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为砾岩或角砾岩,松散的沉积物称为砾或角砾。砾级碎屑(直径>2mm)含量大于30%者为砾岩类其中:砾级含量>50%,为砾岩;。砾级含量在30—50%,砂泥质砾岩砾级含量在5—30%,砾质砂岩或砾质泥岩砾级含量<5%,含砾砂岩或含砾泥岩二、成分特征1、颗粒成分特征:以岩屑为主,少量的矿物碎屑成分明显受母岩性质控制。不含重矿物,粗碎屑的成分复杂多样。化学成份少见。。

2、2,填隙物成分:以细碎屑杂基为主,颗粒粒径<2mm,岩屑或矿物矿碎屑都有,化学胶结物少见。三、结构、构造特征1、颗粒结构碎屑颗粒粗大,分选不好,磨圆可好可差,砾石表面常有一些特殊的痕迹,如冰川擦痕,沙漠漆等2、填隙物结构有细碎屑杂基,也有化学胶结物,3、胶结类型:多为基底式胶结,也有孔隙胶结4、构造:砾石有定向排列,可推断与水流向常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和粒序层理。。野外砾石剖面四、粗碎屑岩的分类分类原则:粒度、形状、成因、地理位置等,理想的分类是成因分类但很难做到,常用多级分类1、按圆度:砾岩:圆状或次圆状>50%(占碎屑含量)角砾岩:次棱角状或棱角状>50%砾岩

3、是长期搬运的正常沉积物,而角砾岩的成因则多种:构造作用、火山作用、溶解作用2、按砾石的大小巨砾>256mm粗砾256-64中砾64-4细砾4-2?当砾石分选差时,可用混积法命名3、按成分:单成分砾岩:单一成分大于75%复成分砾岩:每种成分小于50%4、按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岩层中间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5、按成因:河成砾岩、海成砾岩、冰川角砾岩、崩积角砾岩、岩溶角砾岩、构造角砾岩等残积的残积角砾岩、倒石堆沉积的正砾岩(杂基<15%)稳定组分>90%石英质砾岩稳定组分<90%岩块砾岩副砾岩(杂基>15%)纹层基质纹层状砾质泥岩非纹层基质冰碛砾

4、岩同生的同生砾岩和角砾岩滑塌角砾岩成岩期后的岩溶角砾岩(洞穴角砾岩)、岩溶角砾岩本次课程的砾岩分类表五、主要成因类型及实例1、滨岸砾岩主要是在波浪作用的淀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沿海岸长期改造而成,其特点是砾石成分较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2、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砾石成分复杂,由于搬运不远,故不稳定组分仍然存在。3、洪积砾岩由山区洪流在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致使带出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4、冰川角砾岩由冰川作用形成,成分复杂,常见新鲜的不稳定组分,分选极不好,大的砾石和泥砂混杂。5、滑塌角砾岩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常

5、常由于某种地质营力作用发生崩塌,或沿斜坡发生地滑,从而形成滑塌角砾岩。6、岩溶角砾岩其形成下伏物质(如膏盐层)被溶解而移去以及上覆地层的坍塌作用有关,尤其是石灰岩的坍塌。六、研究方法和意义1、研究方法1)野外研究常用方法:砾石的碎屑成分:粒度和分选性:砾石的圆度、球度及表面特征砾岩的构造砾岩岩体的产状、接触关系、底面特征的观察2)室内研究2、研究意义1)常作为沉积间断的标志和划分地层的依据。2)有助于了解地质发展历史,如地壳运动情况、古气候条件、冰川的存在等。3)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砾岩本身就是矿石。5)未胶结或中等胶结的砾岩常常是含水层,也可以

6、含油、气。第二节中碎屑岩-砂岩定义:粒度在2-0.0063mm碎屑占50%以上的陆源碎屑岩称为砂岩。一、砂岩的成分特征、结构和构造特征1、碎屑颗粒成分:Q——石英,F——长石,R——岩屑,三者的成分特征取决于母岩的成分和沉积物的改造历史。云母和绿泥石碎屑:重矿物碎屑:成分成熟度=Q/(F+R):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F/R反映物源特征R反映气候和风化作用的特点2、填隙物的成分:杂基:粘土和小于0.03mm的细碎屑颗粒;胶结物:铁质、钙质和硅质为常见。3、结构:具典型的陆源碎屑结构4、构造:发育各种层理、层面、

7、同生变形构造和虫孔等二、砂岩的分类按颗粒大小分类:巨粒砂岩2-1公厘粗粒砂岩1-0.5公厘中粒砂岩0.5-0.25公厘细粒砂岩0.25-0.125公厘微粒砂岩0.125-0.063公厘1、分类的原则和依据:首先必须选择在客观上能鉴定而又最能联系岩石成因的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第二,应当考虑分类方案既适用于野外工作,又适用于室内研究。2、常见砂岩分类的简介早期:只考虑成分或结构,应用方便,但对研究砂岩形成特征、沉积环境无明显意义。20世纪中期,克里宁(1948)三角形分类,是成分分类具有成因意义。20世纪60-70年代,吉尔伯特、福克、佩蒂庄结合成分成因的特征,先

8、后提出自己的成分——成因分类方案。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