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活动课教案

《奇妙的对联》活动课教案

ID:3973687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0

《奇妙的对联》活动课教案_第1页
《奇妙的对联》活动课教案_第2页
《奇妙的对联》活动课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奇妙的对联》活动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奇妙的对联》课教案活动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课前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课中展示,讨论、欣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活动重点和难点:积累一些名联,学习欣赏对联,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流程:一、导入新课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

2、工整自然,珠联璧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二、分组展示1、第一组展示——对联的起源。2、第二组展示——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⑤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

3、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3、第三组展示——对联的故事①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②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

4、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四、对对联比赛1、教师给出对联的上联,让各组学生代表对出下联。上联:揽胜登楼,想洪武挥师,气吞万里雄风在;2、共同评议,选出最佳下联。3、教师出示参考下联:凭栏纵目,看古城焕彩,霞蔚两淮胜景开。六、课堂小结对联,是世界上唯有汉语言文字才能构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字形式。它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一样,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叙情抒怀,有的评人论史,有的借景说理,其联

5、语风格多样,或诙谐纤巧,或明快奔放,或庄严深沉,或玲珑剔透,或鸿篇巨制,皆字字玑珠,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表现力,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多欣赏,多写作,继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与文学修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