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赏析活动课

对联赏析活动课

ID:39737381

大小:127.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7-10

对联赏析活动课_第1页
对联赏析活动课_第2页
对联赏析活动课_第3页
对联赏析活动课_第4页
对联赏析活动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联赏析活动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联赏析活动课一、活动目的:  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2、初步培养学生赏析对联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自觉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二、活动过程:  (一)由一则对联小故事(《王安石巧对联成双喜歌》)导入主题同学们,对联是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今天让我们走进对联,你们搜集了很多对联资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怎样的认识?  (二)请同学谈谈对对联的认识,师择要板书  (三)师小结对联的相关知识    1、对联的概念,对联简称对,俗

2、叫对子或联语,来源于律诗的回联八句,大多贴在互相对称的柱子上,因此又叫楹联 (楹:柱子)或楹贴(既区别于文章的篇,诗词的首,又区别于日记、新闻的则)。上联叫出句(也叫对公、对首),下联叫对句(也叫对母、对尾)。我们对别人的出句或写作对联都可以叫做“对对子”(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    2、对联的种类①从适应性广上分类,对联可分为:春联,门联,堂联,名胜古迹联,婚联,寿联,交际联,新居联,挽联。此外还有戏台、寺庙、祠墓、庆贺(指升子、升迁等 )、灯联、谜联和器皿联等。②从内容广泛上来分类A、   写景状物类,如瘦西湖月

3、观郑板桥亲书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B、   叙事咏物类,如关岳庙联:“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述而有评、简练有力。C、   抒情言志类,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格言哲理类:如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叙志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作者借助书中这副对联,说出了他自己对人生的深切感受。上联作者通过重复几个“好”字,突出表现“学好便好”的主题。这副复字联,能将生活中深奥的道理用浅显明白的哲理语

4、言予以表现,读后令人回味深思。40《奇妙的对联》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课前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课中展示,讨论、欣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重点和难点:  积累一些名联,学习欣赏对联,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

5、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分组展示  1、第一组展示——对联的起源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又叫楹联,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

6、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

7、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2、第二组展示——对联的特点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8、。40对联趣闻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拟写对联。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