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ID:39747960

大小:44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1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_第1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_第2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_第3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_第4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汇本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设计资料: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竖向力:4800kN,弯距:70kN·m,水平力:40kN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表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土层编号土层

2、名称层底埋深(m)层厚(m)天然重度(kN/m)含水量(%)孔隙比液限(%)塑限(%)内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MPa)地基承载力(kPa)1杂填土1.51.515.52粉质粘土9.88.317.332.00.9034.019.015.020.05.41103粘土21.812.016.233.81.0644.018.013.817.53.21004粉土夹粉质粘土27.15.318.330.00.8833.018.016.922.111.01485淤泥质粘土>27.116.945.31.26.04.71.260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1.选择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⑴.

3、选择桩型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h=1.5+8.3+12+1=22.8m。由于第1层厚1.5m,地下水位离地表2.1m,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

4、底进入第2层土0.3m,即承台埋深为1.8m。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350mm,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层序经验参数法2粉

5、质粘土473粘土614粉土夹粉质黏土431320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安全系数K=2)3.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⑴.初步估算桩数,考虑柱子可能偏心受压,取一定的系数,数值为1.1,则有,暂取6根。⑵.初选承台尺寸桩距按规范取,桩距,承台长边:,承台短边:。在1.⑵中已取承台埋深为,承台高度暂取为,桩顶伸入承台,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则承台有效高度为:。桩位平面布置,承台尺寸如图2。4.单桩承载力验算桩顶荷载计算(取承台及其上土平均重度)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水平力承载力计算:;因为;即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

6、合力与竖直线的夹角小于5°。所以单桩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一步的验算。5.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⑴.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由资料查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表5.2.4,得,则⑵.桩群外围桩边包络线内矩形长、宽分别为:,持力层厚度,持力层与软弱下卧层弹性模量之比为,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4.1,用内插法求得,桩端持力层压力扩散角。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为:软弱下卧层顶面土的自重应力为所以有满足要求。6.桩基础沉降验算由于桩基础的桩中心距小于6d,所以可以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竖向荷载为

7、基底处压力基底自重应力基底处的附加应力桩端平面下的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计算结果如下:①.在时,②.在时,③.在时,④.在时,⑤.在时,⑥.在时,将以上计算结果整理于下表的计算结果Z(m)0172.541.200.25647.62189.141.21.60.124321.23197.441.22.40.073189.14.3208.21.23.440.041106.752131.240.03282.97226.91.25.60.01745.1在处,,所以本基础取计算沉降量。计算如下表计算沉降量Z(mm)01.200.25020001.21.60.2006401

8、.2401.21100094.53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